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七七事變”之后,希特勒鮮為人知的調停活動

后沙 · 2024-07-08 · 來源:后沙月光|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在國際上受過的屈辱不能忘,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能忘!   今天,別看日本人到處裝原子彈受害者,裝可憐,那是因為有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它們才不敢放肆。   對日本,中國人要有清醒的認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從這一天開始,大半個中國淪于敵手,億萬同胞終日茍活于侵略者的刺刀和鐵蹄之下。

  駐守盧溝橋一帶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抵抗,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全面抗戰從此爆發。

  在國際方面,美英法等國雖震驚于日本人的瘋狂,但都沉默不語,袖手旁觀。

  有一個國家卻有些著急,那就是納粹德國,因為日本損害了德國的在華利益。

  希特勒在觀望了將近三個多月后,決定進行調停。

  1936年11月25日,德日雖然在柏林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公約》,但雙方卻是同床異夢,德國想利用日本來牽制蘇聯,日本想利用德國來減輕美英的壓力。

  而德國與中國的關系當時好到令英國眼紅。

  1935年11月,《泰晤士報》曾寫道:與其它強國相比,中國與德國的關系更加密切,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德國都獨占鰲頭。

  中德關系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在發展。

  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有三個大國深受其害:中國、德國、蘇俄。

  中德抱團取暖存在著客觀條件,魏瑪德國政權穩定后,中德關系開始恢復。

  1927年,中國算是有了一個統一的政府--國民黨南京政權。

  秋天,蔣介石邀請德國國防軍上校馬克斯.鮑爾擔任其軍事顧問。

  1929年,西方經濟大蕭條爆發,各國高筑貿易壁壘。在沒有任何殖民地的情況下,德國企業界將中國市場視為其最主要出路。

  法本集團總裁卡爾.杜伊斯堡向德國政府及銀行界表示:中國是我們唯一有可能爭取的最大的市場。

  魏瑪政府對華政策核心目的就是:開拓中國市場。

  鮑爾一切工作就是圍繞這一核心目的開展的。

  1930年,德意志銀行總裁施佩爾表示:只要解決了對華貸款問題,德國失業問題將隨著對華出口額的增加而一舉消失。

  在鮑爾努力下,法本集團、西門子集團、克虜伯集團、德意志銀行、德意志帝國工業銀行等德國巨頭一把手紛紛前往中國與蔣介石會面。

  而蔣介石也急需獲得海外貸款和軍事裝備資源,雙方一拍即合,關系迅速升溫。

  1930年,孫科率中國經濟代表團前往柏林訪問,洽談合作事宜。

  同年,佛采爾將軍接替鮑爾成為了蔣介石的軍事總顧問。

  佛采爾將軍承擔的任務,一是提升中德貿易關系,二是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包括攻打工農紅軍。

  1933年,德國變天,魏瑪政府垮臺,納粹上臺。

  在對華關系問題上,希特勒認為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進一步加強。

  但希特勒將對華政策核心目的改為:確保從中國獲得穩定的戰略原材料來源。魏瑪的“占領中國市場”就不再是政策核心。

  改變的原因是:德國要發動歐洲大戰,經濟要為這一目標服務。

  德國嚴重缺乏銻和鎢,但這些是制造子彈、炮彈、穿甲彈、坦克裝甲、飛機的關鍵材料。

  德國所需的銻和鎢有99%來自進口,其中88%的銻和56%的鎢來自中國。

  再加上德國擴軍備戰,它對銻和鎢的需求量更是在成倍地增長。

  美英也知道這一點,它們卡住了德國從西方市場的進口渠道,中國幾乎成了德國銻和鎢的唯一來源。

  因此,希特勒必須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

  蔣介石的第四任軍事總顧問馮.塞克特將軍在中國任務就是:加緊從中國采購戰略原料和擴大對中國的武器出口。

  希特勒還指示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專門用來采購中國的鎢、銻、鉬。

  1934年8月23日,德國以公司名義與孔祥熙在廬山簽定了《中德貨物互換協議》,避開美元和英鎊,直接以貨易貨。

  協議簽定后,希特勒的親筆信通過馮.塞克特轉交給蔣介石表示謝意。

  蔣介石回信:深為慶幸大總理的果斷……向大總理表彰欣感,并致謝忱。

  1933年-1937年,中德關系進入蜜月期。

  德國軍事顧問、德國技術顧問、德國工程師、德國軍事裝備、德國工業產品在中國城市里隨處可見,甚至漢莎航空公司也在中國經營著航線。

  1935年5月,德國駐華外交使團升格為大使級。

  1936年,德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成為德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前面是美國和日本),正常的話,1938年中國超過日本是必然之事。

圖片

  1937年6月13日,孔祥熙等人在沙爾茲堡山上的“鷹巢別墅”拜見了希特勒, 中國與德國達成了以礦產換軍械的秘密協議。

  但日本在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對德國來說,受損的還不僅僅是對華貿易和原料獲得,還有地緣政治戰略。

  德國的地緣政治戰略:

  通過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事存在直接威脅蘇聯。

  中國堅持長期抗戰,日本勢必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中國,從而無法對蘇聯制造威脅,一旦蘇德戰爭爆發,更指望不上日軍夾擊蘇聯。

  另外,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勢必導致中國改善與蘇聯的關系。中國將成了蘇聯盟友,而非敵人。

  所以,希特勒必然要阻止日本侵華戰爭長期化。7月20日,德國宣布中立,令日本非常不滿。

  傳信調停

  1937年10月,德國通過日本駐柏林武官大島浩表示德國有意調停這場戰爭,日本同意。

  日本人想法是:德國作為盟友,應通過調停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投降,幫助日本以最小的代價侵占中國。

  11月1日,希特勒讓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和駐日本大使狄克遜同時開始執行“傳信人”任務。

  11月3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戰后死刑)將所謂“停戰條款”交給狄克遜。

  狄克遜看完后,立刻發報給柏林,并附上自己的看法:相信日本真誠希望實現和平。

  柏林又將“停戰條款”發給陶德曼,11月5日,陶德曼將“停戰條款”交給了蔣介石。

  條款主要內容:內蒙古“自治”、華北地區由南京政府管轄,但東北邊界到平津以南地區建立“非軍事區”、中國必須停止一切反日宣傳、共同反共。

  蔣介石迅速拒絕了日本的“停戰條款”,他告訴陶德曼大使,只有在恢復戰前原狀的前提下,才能與日本人談判。

  蔣介石并非不想接受這些條款,而是他認為這些條款太“寬大”,可疑得像是個騙局,包括欺騙德國人。

  但他沒有將真實想法告訴德國人,只是展現了堅決抗戰的態度。

  蔣介石是將調停希望寄托在11月24日于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會議上。而日本人這些“停戰條款”也只是緩兵之計。

  結果布魯塞爾會議只是證明了西方國家的軟弱與無力,反而加強了日本侵華的野心和信心。

  就在蔣介石拒絕“停戰條款”前一天,也就是11月4日,柳州平助率領日軍第十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到11月底,離南京只有100公里左右。

  柏林命令陶德曼詢問蔣介石,是否重新考慮對“停戰條款”的態度?

  12月2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撤退前的最高軍事會議,才公布了絕密的“停戰條款”。

  在會上,外交部次長徐漠向大家簡要介紹了陶德曼一個月前帶來的“停戰條款”內容。

  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沒有表態。蔣介石接著問白崇禧,白崇禧說,“如果只是這些條件,可以停戰。”

  徐永昌和顧祝同意見與白崇禧一致,認為“停戰條款”可以作為對日談判的基礎,唐生智最后表示沒有異議。

  汪精衛也持相同態度。

  但大家都不相信“停戰條款”的內容,日本人難道就這些條件?連承認偽滿洲國都不需要?

  徐漠再次明確告訴與會者,陶德曼大使帶來的就是這些內容。

  蔣介石作出結論:我們不應當拒絕德國的調停。

  但蔣介石沒有說明自己當初堅決拒絕和現在愿意接受調停的原因。說白了,就是當日軍逼近南京時,他“抗戰決心”已經動搖了。

  會后,蔣介石立刻召見陶德曼,表示愿意重新考慮。但希望在中日談判開始時,希特勒能出面保證日軍停止行動。

  陶德曼將新情況向柏林作了匯報,希特勒讓狄克遜通知東京方面,準備談判。

  12月7日,狄克遜將此事通知日本外務省(此時日軍已經開始進攻南京)

  但日本人的態度卻令他大吃一驚,廣田弘毅居然借口說“日本輿論不會滿足于之前的停戰條件”,日本不想談判。

  狄克遜此時知道自己被日本人騙了,他很難向希特勒交待,因為之前他誤導說“日本人是真誠希望和平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于敵手,潮水般的獸兵涌入城內,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舉國歡慶攻克南京,徹夜狂歡。直到70年代,還有不少日本人在回味那“最輝煌時刻”。

  狄克遜敦促日本人提出新的條件,12月22日,廣田弘毅終于將新條件告訴了德國人,新增:

  一、中國必須承認偽滿洲國;

  二、中國必須向日本賠款;

  三、中國必須同意在內蒙和華北建立非軍事區;

  四、中國必須同意在華北建立一個特殊的政治機構。

  狄克遜要求日澄清“特殊政治機構”的含意,廣田弘毅說“這是一個不隸屬于中國政府的特殊政權”。

  其實就是華北漢奸政權--以王克敏為首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狄克遜此時已經確定,日本人是故意不讓蔣介石接受這些條件,它們要擴大戰事。

  在跟日本人進行了幾次無意義的會談后,狄克遜很不高興將新條款報給了柏林。

  陶德曼收到了柏林通報,再將新條件告知蔣介石。

  蔣介石當然拒絕了這些條件,這樣,日本人就在德國面前指責中國沒有和平誠意。

  希特勒無法讓日本人收回這新增的四款,到了1938年1月15日,日本確定“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政策后(1月16日公布),當天傍晚,廣田弘毅通知狄克遜:日本政府感謝德國的調停努力,但現在已無此必要了。

  這讓希特勒很沒有面子,但希特勒決定犧牲中國,對他來說只要日本人控制了鎢、銻等礦產地,德國照樣可以獲得戰略原料。

  德國說翻臉就翻臉,1938年2月20日,新任外長里賓特洛甫宣布德國正式承認“滿洲國”。

  里賓特洛甫在德國議會解釋稱:中國是一個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弱國……而日本是德國的盟友,是東亞的安定力量……

  4月28日,負責戰略物資采購的戈林元帥中斷與中國的軍火貿易。

  5月--6月底,德國軍事顧問團全部撤回德國。

  1939年4月,里賓特洛甫下令中斷與中國一切貿易往來,包括秘密貿易。

  然而,日本人無法控制江西、湖南、貴州等鎢、銻產區,無法兌現對德國的承諾。

  希特勒又認為被日本人給騙了,1939年5月,希特勒派人到重慶秘密聯系,德國準備在香港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德國軍火可以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中國鎢、銻以同樣路線進入香港,再走海路運往德國。

  蔣介石同意了這一方案,1940年,德國對日軍遲遲在遠東沒有動作愈發不滿,又在昆明開設了貿易站。

  里賓特洛甫還建議中國加入軸心國,參加1940年9月27日舉行的“德意日三國軸心條約”簽字儀式。由于日本堅決反對,此事告吹。

  1941年6日,德軍閃擊蘇聯,中德關系再次惡化。

  為了促使日軍對蘇聯發起進攻,1941年7月1日,德國宣布承認汪偽政府,并允許汪偽在柏林開設“大使館”。

  同一天,中國宣布與德國斷交。

  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全球軍事陣營已經分明。

  12月9日,中國對德國宣戰。

  希特勒從調停到首鼠兩端,再到犧牲中國,折騰一圈,德國并沒有獲得任何利益。

  1943年1月,經濟部長施佩爾向德軍統帥部報告,德國的鎢、銻最多只夠用10個月,希特勒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他想用黃金采購中國的礦產,但為時已晚。

  由于納粹德國在歷史上臭名昭著,所以這些往事也就不再被提及,有的也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圖文。

  其實這段歷史是值得了解的,可以讓中國人知道當國家疲弱無力時,它是如何被友邦玩弄和犧牲的。

  中國在國際上受過的屈辱不能忘,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能忘!

  今天,別看日本人到處裝原子彈受害者,裝可憐,那是因為有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它們才不敢放肆。

  對日本,中國人要有清醒的認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從這一天開始,大半個中國淪于敵手,億萬同胞終日茍活于侵略者的刺刀和鐵蹄之下。

  駐守盧溝橋一帶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抵抗,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全面抗戰從此爆發。

  在國際方面,美英法等國雖震驚于日本人的瘋狂,但都沉默不語,袖手旁觀。

  有一個國家卻有些著急,那就是納粹德國,因為日本損害了德國的在華利益。

  希特勒在觀望了將近三個多月后,決定進行調停。

  1936年11月25日,德日雖然在柏林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公約》,但雙方卻是同床異夢,德國想利用日本來牽制蘇聯,日本想利用德國來減輕美英的壓力。

  而德國與中國的關系當時好到令英國眼紅。

  1935年11月,《泰晤士報》曾寫道:與其它強國相比,中國與德國的關系更加密切,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德國都獨占鰲頭。

  中德關系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在發展。

  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有三個大國深受其害:中國、德國、蘇俄。

  中德抱團取暖存在著客觀條件,魏瑪德國政權穩定后,中德關系開始恢復。

  1927年,中國算是有了一個統一的政府--國民黨南京政權。

  秋天,蔣介石邀請德國國防軍上校馬克斯.鮑爾擔任其軍事顧問。

  1929年,西方經濟大蕭條爆發,各國高筑貿易壁壘。在沒有任何殖民地的情況下,德國企業界將中國市場視為其最主要出路。

  法本集團總裁卡爾.杜伊斯堡向德國政府及銀行界表示:中國是我們唯一有可能爭取的最大的市場。

  魏瑪政府對華政策核心目的就是:開拓中國市場。

  鮑爾一切工作就是圍繞這一核心目的開展的。

  1930年,德意志銀行總裁施佩爾表示:只要解決了對華貸款問題,德國失業問題將隨著對華出口額的增加而一舉消失。

  在鮑爾努力下,法本集團、西門子集團、克虜伯集團、德意志銀行、德意志帝國工業銀行等德國巨頭一把手紛紛前往中國與蔣介石會面。

  而蔣介石也急需獲得海外貸款和軍事裝備資源,雙方一拍即合,關系迅速升溫。

  1930年,孫科率中國經濟代表團前往柏林訪問,洽談合作事宜。

  同年,佛采爾將軍接替鮑爾成為了蔣介石的軍事總顧問。

  佛采爾將軍承擔的任務,一是提升中德貿易關系,二是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包括攻打工農紅軍。

  1933年,德國變天,魏瑪政府垮臺,納粹上臺。

  在對華關系問題上,希特勒認為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進一步加強。

  但希特勒將對華政策核心目的改為:確保從中國獲得穩定的戰略原材料來源。魏瑪的“占領中國市場”就不再是政策核心。

  改變的原因是:德國要發動歐洲大戰,經濟要為這一目標服務。

  德國嚴重缺乏銻和鎢,但這些是制造子彈、炮彈、穿甲彈、坦克裝甲、飛機的關鍵材料。

  德國所需的銻和鎢有99%來自進口,其中88%的銻和56%的鎢來自中國。

  再加上德國擴軍備戰,它對銻和鎢的需求量更是在成倍地增長。

  美英也知道這一點,它們卡住了德國從西方市場的進口渠道,中國幾乎成了德國銻和鎢的唯一來源。

  因此,希特勒必須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

  蔣介石的第四任軍事總顧問馮.塞克特將軍在中國任務就是:加緊從中國采購戰略原料和擴大對中國的武器出口。

  希特勒還指示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專門用來采購中國的鎢、銻、鉬。

  1934年8月23日,德國以公司名義與孔祥熙在廬山簽定了《中德貨物互換協議》,避開美元和英鎊,直接以貨易貨。

  協議簽定后,希特勒的親筆信通過馮.塞克特轉交給蔣介石表示謝意。

  蔣介石回信:深為慶幸大總理的果斷……向大總理表彰欣感,并致謝忱。

  1933年-1937年,中德關系進入蜜月期。

  德國軍事顧問、德國技術顧問、德國工程師、德國軍事裝備、德國工業產品在中國城市里隨處可見,甚至漢莎航空公司也在中國經營著航線。

  1935年5月,德國駐華外交使團升格為大使級。

  1936年,德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成為德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前面是美國和日本),正常的話,1938年中國超過日本是必然之事。

  1937年6月13日,孔祥熙等人在沙爾茲堡山上的“鷹巢別墅”拜見了希特勒, 中國與德國達成了以礦產換軍械的秘密協議。

  但日本在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對德國來說,受損的還不僅僅是對華貿易和原料獲得,還有地緣政治戰略。

  德國的地緣政治戰略:

  通過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事存在直接威脅蘇聯。

  中國堅持長期抗戰,日本勢必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中國,從而無法對蘇聯制造威脅,一旦蘇德戰爭爆發,更指望不上日軍夾擊蘇聯。

  另外,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勢必導致中國改善與蘇聯的關系。中國將成了蘇聯盟友,而非敵人。

  所以,希特勒必然要阻止日本侵華戰爭長期化。7月20日,德國宣布中立,令日本非常不滿。

  傳信調停

  1937年10月,德國通過日本駐柏林武官大島浩表示德國有意調停這場戰爭,日本同意。

  日本人想法是:德國作為盟友,應通過調停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投降,幫助日本以最小的代價侵占中國。

  11月1日,希特勒讓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和駐日本大使狄克遜同時開始執行“傳信人”任務。

  11月3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戰后死刑)將所謂“停戰條款”交給狄克遜。

  狄克遜看完后,立刻發報給柏林,并附上自己的看法:相信日本真誠希望實現和平。

  柏林又將“停戰條款”發給陶德曼,11月5日,陶德曼將“停戰條款”交給了蔣介石。

  條款主要內容:內蒙古“自治”、華北地區由南京政府管轄,但東北邊界到平津以南地區建立“非軍事區”、中國必須停止一切反日宣傳、共同反共。

  蔣介石迅速拒絕了日本的“停戰條款”,他告訴陶德曼大使,只有在恢復戰前原狀的前提下,才能與日本人談判。

  蔣介石并非不想接受這些條款,而是他認為這些條款太“寬大”,可疑得像是個騙局,包括欺騙德國人。

  但他沒有將真實想法告訴德國人,只是展現了堅決抗戰的態度。

  蔣介石是將調停希望寄托在11月24日于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會議上。而日本人這些“停戰條款”也只是緩兵之計。

  結果布魯塞爾會議只是證明了西方國家的軟弱與無力,反而加強了日本侵華的野心和信心。

  就在蔣介石拒絕“停戰條款”前一天,也就是11月4日,柳州平助率領日軍第十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到11月底,離南京只有100公里左右。

  柏林命令陶德曼詢問蔣介石,是否重新考慮對“停戰條款”的態度?

  12月2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撤退前的最高軍事會議,才公布了絕密的“停戰條款”。

  在會上,外交部次長徐漠向大家簡要介紹了陶德曼一個月前帶來的“停戰條款”內容。

  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沒有表態。蔣介石接著問白崇禧,白崇禧說,“如果只是這些條件,可以停戰。”

  徐永昌和顧祝同意見與白崇禧一致,認為“停戰條款”可以作為對日談判的基礎,唐生智最后表示沒有異議。

  汪精衛也持相同態度。

  但大家都不相信“停戰條款”的內容,日本人難道就這些條件?連承認偽滿洲國都不需要?

  徐漠再次明確告訴與會者,陶德曼大使帶來的就是這些內容。

  蔣介石作出結論:我們不應當拒絕德國的調停。

  但蔣介石沒有說明自己當初堅決拒絕和現在愿意接受調停的原因。說白了,就是當日軍逼近南京時,他“抗戰決心”已經動搖了。

  會后,蔣介石立刻召見陶德曼,表示愿意重新考慮。但希望在中日談判開始時,希特勒能出面保證日軍停止行動。

  陶德曼將新情況向柏林作了匯報,希特勒讓狄克遜通知東京方面,準備談判。

  12月7日,狄克遜將此事通知日本外務省(此時日軍已經開始進攻南京)

  但日本人的態度卻令他大吃一驚,廣田弘毅居然借口說“日本輿論不會滿足于之前的停戰條件”,日本不想談判。

  狄克遜此時知道自己被日本人騙了,他很難向希特勒交待,因為之前他誤導說“日本人是真誠希望和平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于敵手,潮水般的獸兵涌入城內,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舉國歡慶攻克南京,徹夜狂歡。直到70年代,還有不少日本人在回味那“最輝煌時刻”。

  狄克遜敦促日本人提出新的條件,12月22日,廣田弘毅終于將新條件告訴了德國人,新增:

  一、中國必須承認偽滿洲國;

  二、中國必須向日本賠款;

  三、中國必須同意在內蒙和華北建立非軍事區;

  四、中國必須同意在華北建立一個特殊的政治機構。

  狄克遜要求日澄清“特殊政治機構”的含意,廣田弘毅說“這是一個不隸屬于中國政府的特殊政權”。

  其實就是華北漢奸政權--以王克敏為首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狄克遜此時已經確定,日本人是故意不讓蔣介石接受這些條件,它們要擴大戰事。

  在跟日本人進行了幾次無意義的會談后,狄克遜很不高興將新條款報給了柏林。

  陶德曼收到了柏林通報,再將新條件告知蔣介石。

  蔣介石當然拒絕了這些條件,這樣,日本人就在德國面前指責中國沒有和平誠意。

  希特勒無法讓日本人收回這新增的四款,到了1938年1月15日,日本確定“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政策后(1月16日公布),當天傍晚,廣田弘毅通知狄克遜:日本政府感謝德國的調停努力,但現在已無此必要了。

  這讓希特勒很沒有面子,但希特勒決定犧牲中國,對他來說只要日本人控制了鎢、銻等礦產地,德國照樣可以獲得戰略原料。

  德國說翻臉就翻臉,1938年2月20日,新任外長里賓特洛甫宣布德國正式承認“滿洲國”。

  里賓特洛甫在德國議會解釋稱:中國是一個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弱國……而日本是德國的盟友,是東亞的安定力量……

  4月28日,負責戰略物資采購的戈林元帥中斷與中國的軍火貿易。

  5月--6月底,德國軍事顧問團全部撤回德國。

  1939年4月,里賓特洛甫下令中斷與中國一切貿易往來,包括秘密貿易。

  然而,日本人無法控制江西、湖南、貴州等鎢、銻產區,無法兌現對德國的承諾。

  希特勒又認為被日本人給騙了,1939年5月,希特勒派人到重慶秘密聯系,德國準備在香港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德國軍火可以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中國鎢、銻以同樣路線進入香港,再走海路運往德國。

  蔣介石同意了這一方案,1940年,德國對日軍遲遲在遠東沒有動作愈發不滿,又在昆明開設了貿易站。

  里賓特洛甫還建議中國加入軸心國,參加1940年9月27日舉行的“德意日三國軸心條約”簽字儀式。由于日本堅決反對,此事告吹。

  1941年6日,德軍閃擊蘇聯,中德關系再次惡化。

  為了促使日軍對蘇聯發起進攻,1941年7月1日,德國宣布承認汪偽政府,并允許汪偽在柏林開設“大使館”。

  同一天,中國宣布與德國斷交。

  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全球軍事陣營已經分明。

  12月9日,中國對德國宣戰。

  希特勒從調停到首鼠兩端,再到犧牲中國,折騰一圈,德國并沒有獲得任何利益。

  1943年1月,經濟部長施佩爾向德軍統帥部報告,德國的鎢、銻最多只夠用10個月,希特勒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他想用黃金采購中國的礦產,但為時已晚。

  由于納粹德國在歷史上臭名昭著,所以這些往事也就不再被提及,有的也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圖文。

  其實這段歷史是值得了解的,可以讓中國人知道當國家疲弱無力時,它是如何被友邦玩弄和犧牲的。

  中國在國際上受過的屈辱不能忘,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能忘!

  今天,別看日本人到處裝原子彈受害者,裝可憐,那是因為有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它們才不敢放肆。

  對日本,中國人要有清醒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克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關于“階級斗爭”九問
  2. 大是大非面前,多暴露一些隱患并非壞事
  3. 好消息
  4. 談談“能不能批評毛主席?”
  5. 《鄧選》學習(二十四) 窮了幾千年(1)
  6. 男子在派出所被拖進廁所毆打的事,揭露了一大堆問題
  7. 俄烏戰爭,誰是正義的?應該支持誰?之一
  8. 金融人就是不一樣,跳個樓還能上熱搜
  9. 司馬南|歹心,邪念,屠刀悉從一本舊書來
  10. 歐洲金靴|金融之亂,百亂之首
  1. 陳曾明:李尚福給誰送錢?
  2. 對毛主席的十大抹黑
  3. ?郭松民 | 談談紀念建黨的影視劇
  4. 殺豬
  5. 已經到了,做最壞打算的時候
  6. 司馬南|魏鳳和李尚福禹作敏,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7. 盧大使的一句話,讓蔡正元徹底破防,氣急敗壞、原形畢露了
  8. 不裝了,他們連臉都不要了
  9. 郝貴生|腐敗本質是“權力濫用”還是“階級斗爭”?
  10. 賤人就是矯情
  1. 毛遠新|關于“一生干了兩件大事”的說法
  2. 郝貴生再發舊文:能夠把《決議》作為評價“文革”的標準嗎?
  3. 鄧小平最偉大的貢獻——寫在鄧小平出生120周年之際
  4. 陳曾明:李尚福給誰送錢?
  5. 形勢會急轉直下嗎?
  6. 多個部門因姜萍事件丟盡老臉,一個草臺班子造神鬧劇
  7. 合縱還是連橫?
  8. 美國讓震住了沒有,臺獨讓嚇住了沒有?
  9. 皇帝的新衣終于露餡了?
  10. 小崗村的這故事編得也真的有點太離譜了
  1. 美國歷史教科書是怎么評論朝鮮戰爭的?
  2. 日本這波,崩的夠徹底
  3. 錢學森談“摸石頭”,振聾發聵!
  4. 俄烏戰爭,誰是正義的?應該支持誰?之一
  5. 陳曾明:李尚福給誰送錢?
  6. 不裝了,他們連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