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漫長歷史征程中,毛澤東在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基本原理,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精華,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了內涵豐富、邏輯嚴整、體系完備的群眾路線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維度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進行了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夯實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根基,提升了全黨同志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取得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黨內集中教育的巨大成效,推動了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這啟示我們,將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進一步發揚光大,必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歷史與現實相對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批判與建構相統一。
關鍵詞:
毛澤東;群眾路線;新時代;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漫長歷史征程中,毛澤東圍繞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論闡釋,形成了內涵豐富、邏輯嚴整、體系完備的群眾路線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維度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進行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實現了對這一思想的守正創新。深入研究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生成邏輯和精髓要義,科學概括這一思想在新時代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的經驗啟示,對于更充分地發揮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更深入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有力地推動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代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義。
一、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生成邏輯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理論基礎之上,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豐厚沃土之中,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的宏偉實踐之中,具有鮮明的理論邏輯、文化邏輯和實踐邏輯。
第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理論基礎之上。“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其推進理論創新的理論根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突破了既往哲學英雄史觀的思維束縛,創造性地提出了群眾史觀的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將“現實的人”作為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認為人民群眾的社會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作為社會實踐和認識的主體,人民群眾在從事社會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創造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依據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繼而推動社會變革和社會形態的更替。由此,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得以深刻確證。基于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深刻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始終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依靠人民群眾推動社會變革和歷史發展。在《共產黨宣言》中,他們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這一運動中,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在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下,不斷擺脫各種束縛和壓迫,實現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逐漸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繼而實現共產主義。這些理論觀點構成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最根本的理論精髓,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根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過程中,毛澤東多次重申群眾史觀的基本觀點,并將其融入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之中。譬如,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在《論持久戰》中,他深刻論述人民群眾之于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形成了一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他深刻論述了向群眾學習的觀點;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和《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等著作中,他深刻論述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等等。可以說,這些重要觀點,都是群眾史觀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
第二,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豐厚沃土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資源,為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益文化滋養。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豐厚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文化邏輯。在中華民族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諸子百家、古圣先賢提出了許多民本思想,為人類文明增添了豐富的思想智慧。從有據可查的文獻典籍來看,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最早可見于《尚書》中提出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相繼提出“仁政”“民貴君輕”“君舟民水”等思想,使民本思想進一步學說化、理論化。自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其民本思想亦為歷代政治家和儒學家所推崇、豐富和發展,繼而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出“重民本”的鮮明特色。毛澤東飽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蘊含的諸多思想智慧對其產生了深刻影響。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十分重視總結和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他深刻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經過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其進行批判繼承和科學改造,成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文化淵源。具而言之,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中仁政和愛民的價值取向,并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要求賦予其嶄新的時代意涵,并將其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形成和發展的理論邏輯和文化邏輯來看,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同中華優秀傳統民本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豐富的理論蘊涵和厚重的文化積淀。
第三,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的宏偉實踐之中。任何真正的理論都是由其所處的時代孕育而生的,都要在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的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和發展。“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正是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的宏偉實踐之中,是對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具有鮮明的歷史邏輯。近代以后,伴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特點。“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不能僅僅依靠無產階級,而必須爭取廣大的同盟軍,充分發動群眾的力量。然而,在建黨之初和大革命時期,黨內一些同志卻在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問題上形成了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只注重同國民黨合作,幻想依靠資產階級的力量推進中國革命;另一種是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只注重發動工人運動,而忽視了廣大農民的力量。毛澤東對這兩種錯誤傾向進行了深刻批判。他充分汲取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屢遭失敗的慘痛教訓,深刻提出,“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在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他準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敵友問題,熱情謳歌了農民階級在推動社會變革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磅礴力量,有力確證了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在革命同盟軍中的重要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創造性地開辟出農村革命根據地,通過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抗日戰爭時期,他對“關門主義”錯誤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戰力量,深刻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的鮮明觀點,形成了一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解放戰爭時期,他推動建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總之,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對人民群眾予以最充分的信任,始終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正是形成和發展于動員和領導人民群眾投身革命運動的宏偉實踐中。
二、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精髓要義
群眾路線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群眾路線包括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方法兩個方面;狹義的群眾路線指的就是群眾路線的方法。在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科學體系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中,“群眾路線”這一話語是在廣義上使用的。
群眾觀點,就是無產階級政黨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和看法,包括極為豐富的內容。對此,毛澤東主要從四個方面作了深刻說明。
第一,一切依靠群眾,相信人民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的自由,不是什么人恩賜的,也不是任何人代替群眾去爭取的,而是他們自己爭來的。早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他就指出:“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在1945年寫的黨內指示《減租和生產是保衛解放區的兩件大事》中,毛澤東又強調:“減租必須是群眾斗爭的結果,不能是政府恩賜的。”后來,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他又提出:“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這些論述說明,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原理,就要充分相信他們的偉大創造力,就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反對任何形式的恩賜觀點、包辦代替和強迫命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堅持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不是放棄領導,放任自流。相反,人民群眾需要有自己的先鋒隊,需要有自己的領袖。但是,各級領導者在人民群眾的各項事業中,應該是也只能是人民群眾的指導者或向導,而不能是也不應當是代替群眾打天下的“英雄好漢”。
第二,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把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主人,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則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原則,也是無產階級政黨一切活動的根本宗旨、出發點和歸宿,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所以,毛澤東強調:“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各級領導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處處想到群眾,時時為群眾打算,真正做到“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第三,一切向人民負責,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毛澤東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必須真正做到“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說,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為此,“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我們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黨并無特殊的利益。因此,必須堅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為了堅持這種一致性,各級領導者既要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指示的精神實質,又要傾聽群眾的呼聲,創造性地把上級指示和群眾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貫徹執行。
第四,一切向群眾學習,先做群眾的學生,再做群眾的先生。毛澤東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他要求各級領導者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在人民群眾那里學得知識,制定出政策,要先當群眾的學生,再當群眾的先生。向群眾學習,要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這里應當特別指出,向群眾學習,并不是什么都學,而是必須善于從本質上發現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不能拘泥于表面的或現象的東西,特別不能把群眾中的某些缺點和錯誤當作優點和正確的東西去宣揚、效法;必須注意把群眾的意見和經驗集中起來,進行分析和綜合,使之成為指導實踐的更好的道理和辦法,不能停留在零碎材料的掌握和不同意見的搜集上。
群眾路線的方法,就是依靠和領導群眾的基本方法。其內容,簡單地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詳細地講,就是:“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在毛澤東看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方法有機結合,就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不僅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內容,而且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毛澤東把群眾路線看作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明確提出:“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要全面認識和把握群眾路線的科學意涵,還必須充分認識群眾路線在黨的事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所謂工作路線,指的是人們改造世界所采用的實踐方法、原則。毛澤東為我們黨制定的工作路線或工作方法,是系統性、多層次的。但仔細分析,無不體現著群眾路線的精神,而且群眾路線本身就是核心方法之一。對于這一點,毛澤東強調:“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無產階級政黨的其他工作路線或工作方法,都是群眾路線的具體展開或具體化。比如,調查研究的方法、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等,本質上都是群眾路線的應用和具體化,本質上都離不開群眾路線。
第二,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政治路線。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路線,是為完成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目標而規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的集中體現。它的制定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因此,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但是,每一條政治路線都始終貫穿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向群眾負責的精神;放手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例如,黨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線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既很好地體現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思想,也充分貫徹了一切為了群眾,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的精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在說明如何貫徹這條政治路線時,還講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說明了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認為要取得勝利,“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
第三,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路線。所謂組織路線,就是根據政治路線規定的關于組織工作的根本方針和政策。它是由政治路線所決定并為政治路線服務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路線,是為了保證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而制定的組織方面的方針和政策,在根本上就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路線。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所謂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也就是在高度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正確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鄧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列寧主義的組織原則,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原則,也是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應用。”民主集中制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方法是一致的。在民主基礎上集中的過程,就是“從群眾中來”的過程;在集中指導下實行民主的過程,就是“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兩個過程都是民主與集中的結合,也都是以群眾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毛澤東認為,任人唯賢的干部政策是無產階級政黨組織路線的重要內容。他指出:“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就是說,考察干部的標準,主要是看他能否深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謀利益,看他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能力如何,概言之,就是看他貫徹群眾路線的水平如何。所以,無論從組織路線與政治路線的關系看,還是從組織路線自身的內容看,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路線都體現和貫徹著群眾路線。
第四,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認識路線。認識路線,指的是人們的認識所應遵循的規律和方向。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路線,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條路線與群眾路線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一是兩者的出發點是一致的。群眾路線是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認識路線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來說,最大的客觀實際,或者說客觀實際的最根本內容,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或愿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客觀實際出發,也就是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二是群眾路線和認識路線賴以建立的基礎是統一的。群眾路線,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主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時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就是說,在領導與群眾的關系上,堅持群眾第一的觀點。認識路線則以實踐為基礎,認為人的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認識一點也離不開實踐。就是說,在認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實際上,對無產階級政黨來說,人民群眾在任何時候都是實踐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實踐為基礎就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堅持實踐第一就是堅持群眾第一。三是群眾路線的方法和認識發展過程的高度一致。關于認識的過程問題,毛澤東概括了四個公式,即“實踐—認識—實踐”“個別—一般—個別”“物質—精神—物質”“群眾—領導—群眾”。盡管從形式上看這四個公式有所區別,各有各的側重,但在本質上卻是一致的。在這里,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實踐觀點、辯證法的矛盾觀點、唯物論的物質觀點和歷史觀的群眾觀點有機地結合和統一起來,從認識的基本過程、認識運動的發展、認識的群眾路線等不同側面揭示了認識的辯證發展規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認識路線。群眾路線和認識路線的一致性,在這里也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
三、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新時代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實現了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守正創新。
第一,深度探源黨的群眾路線的唯物史觀底蘊,深刻闡發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等基本原理,形成了“人民主體論”“人民江山論”“人民至上論”“人民評價論”等重要觀點,夯實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根基。一是“人民主體論”。我們黨深刻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黨的群眾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二是“人民江山論”。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做到始終代表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三是“人民至上論”。我們黨深刻認識到,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切實維護和實現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人民評價論”。我們黨深刻認識到,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第二,對黨的群眾路線作出更為深刻的價值判斷,鄭重表明了對待黨的群眾路線的鮮明態度和實踐要求,提升了全黨同志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一是賦予黨的群眾路線以科學的價值定位。習近平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二是鮮明提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習近平將脫離群眾視為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強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三是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工作方法。黨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群眾的行動,并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四是結合社會信息化的嶄新時代條件,創造性地提出要“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第三,在全黨范圍內創造性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并將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要求有機融入到歷次黨內集中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揚我們黨通過開展黨內集中教育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優良傳統,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這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同一切脫離群眾的思想和行為展開積極斗爭,取得了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成效。通過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宗旨意識和人民情懷進一步強化,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癥結難點得到有效突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力整治,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得到進一步恢復和發揚,黨的形象和威望得到深切塑造,執政基礎更加穩固;黨心民心進一步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力量更加強大。
第四,將黨的群眾路線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的一切理論和實踐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采取一系列實踐舉措,推動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一方面,強調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不斷厚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將群眾路線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要求貫徹落實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方面。具言之,在經濟建設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共享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加以突出強調,著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政治建設領域,創造性地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斷,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在文化建設領域,創造性地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需;在社會建設領域,創造性地提出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能動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將生態文明納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范疇之中,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等等。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進行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啟示,集中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必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守正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重強調,“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把我們黨建設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建立在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科學繼承的基礎之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不同理論形態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
第二,必須堅持歷史與現實相對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是我們黨的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其形成發展、落地生根的歷史過程對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的經驗啟迪。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將黨的群眾路線融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之中,用這些寶貴經驗資政育人、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正是在對歷史經驗的深刻汲取、充分運用基礎上,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才得以賡續傳承、發揚光大。
第三,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體,其內涵豐富、邏輯嚴整、體系完備,既涉及群眾路線“怎么看”的理論問題,又涉及群眾路線“怎么辦”的實踐問題。新時代,我們黨對這一思想的守正創新,同樣著眼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維度。一方面,我們黨對群眾路線的理論根基、科學內涵、價值意蘊、實踐要求等基本問題作出深刻的理論闡釋,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增添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嶄新內容;另一方面,我們黨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一系列變革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推動黨的群眾路線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大領域落地生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踐成效。
第四,必須堅持批判與建構相統一。在批判中建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鮮明特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鮮明特點便是“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這是新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指向。正是在這一偉大斗爭中,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得到了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彰顯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四、結語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建立在扎實的理論根基、厚重的文化積淀和深刻的實踐探索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理論邏輯、文化邏輯和實踐邏輯。這一思想內涵豐富、邏輯嚴整、體系完備,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民本思想的科學繼承和創新發展,深刻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動員和凝聚推進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群眾力量提供了科學指南。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具有永放光芒的時代價值。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進行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實現了對這一思想的守正創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面向未來,我們必須以更加科學的態度對待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讓其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