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早開通鐵路的國家,英國鐵路在這幾十年卻頻頻為人詬病,歐洲最高的票價、火車晚點、班次取消、空調欠缺,這都不算什么,更嚴重的是脫軌、撞車等安全事故。
BBC曾在火車上采訪了一名奔波于布萊頓--倫敦之間的“通勤族”,他說自己花了4000英鎊買了來往于霍夫站-維多利亞站的年票(兩地相距約80公里,耗時約1小時),這筆開支占他總收入的8%。
4000英鎊聽起來并不便宜,但他如果不買年票,費用將達到7000英鎊以上。
一些老年人則在BBC鏡頭前回憶起過年的好時光,那時,英國火車準時,廉價……
還有很多人在抱怨英國火車“冬涼夏暖”,尤其是在酷暑,有的車廂內溫度接近40度。
而根據歐盟標準,超過35度的密閉車廂,只能用來運送牲口。英國網友就在各種自嘲。
英國政府官員不是不知道鐵路的問題。
2013年10月,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到北京地鐵考察后,他的形容詞是“真棒”、“真干凈”、“真便宜”、“人真多”……
然而,他回去后,也沒辦法把考察成果轉化成實際成效,哪怕他當上了首相。
誰都知道英國鐵路的病根在哪里?那就是全面私有化,但保守黨沒有勇氣去改變。
昨天,英國終于痛醒了,工黨政府決定將鐵路重新國有化。
據新華社消息,英國《獨立報》等媒體報道,英國上議院于20日表決通過《客運鐵路服務(公有權)法案》(之前已獲下議院批準)
只等國王查爾斯三世簽署法案即可完成國有化立法程序。
這是斯塔默政府在公共政策領域第一項重大改革。
英國客運鐵路服務連同大部分鐵路基礎設施,將由擬成立的“英國鐵路公司”統一管理,2027年(私有化合同于2027年到期)重新收歸國有。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這些新自由主義的吹鼓手,現在不說“相信市場無形之手”了,不說“國有化落后模式經濟模式”了、也不說“小政府,大市場”了……
畢竟,折騰一圈,回到原點,這臉打得夠疼。
英國的私有化浪潮
二戰之后,英國將公共事業掌握在政府手里,成立了“國家企業局”。
政府成為公眾利益看管人,通過國有化模式,提高英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同時,讓英國老百姓享受經濟重振的紅利。
1979年,保守黨上臺不久,撒切爾夫人為了迎合美國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義”路線,將“國家企業局”與“全國發展研究公司”(NRDC)合并,改名為英國技術集團(BTG)
“國家企業局”被廢除后,英國私有化之路就少了一塊擋路石。
英國政府很順利地賣掉了英國航空公司和電報公司兩大國企,然后,全英貨運公司也被賣掉,僅僅賣了5300萬英鎊。
以賤價吃下國有企業的私人資本賺得是盆滿缽滿,它們的額外成本就是收買“經濟雜志”和“經濟學家”為私有化鳴鑼開道,為英國人畫一個私有化的大餅。
它們理論是:
英國國有企業壟斷并奪走了私營企業的利益,導致私營企業喪失了競爭活力。
因此,如果要讓英國經濟恢復活力,就必須實行徹底的私有化。讓社會激發出最大活力,促進經濟繁榮。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那時就成了新自由主義者的“圣經”。
這套理論,在英國叫撒切爾主義,在美國叫里根經濟學。
撒切爾主義受到了美國“新自由主義之父”弗里德曼的鼓勵,在弗里德曼眼中,私有化路線放之四海皆準。
“新自由主義”成了一種“宗教”,信者如云。表現好的人,還能得到西方大獎,包裝成經濟學家之后,再回到各國推行這一套。
撒切爾夫人將政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鐵路私有化進程順理成章地啟動了。
當時掌管英國鐵路局的彼得.帕克爵士,堅決反對鐵路私有化。
他認為英國鐵路局承擔的是社會責任,鐵路是重大民生設施,首先要保障英國民眾低成本出行,并得到高質量服務。
其次,才是盈利的問題。
但他說服不了輿論界和英國內閣。
1993年11月,在保守黨推動下,英國議會通過了《鐵路改革法案》
1994年實施,1997年完成鐵路私有化。
英國鐵路被120多家私營企業取代。
私人資本不僅廉價收購了鐵路股權,而且還能得到英國政府補貼。
私有化初期,英國鐵路被分成17個大區,后又被分成了102個區段,進行分包,得標者多半來自于外國,各自為政。
英國鐵路則被拆分為貨運、客運、鐵軌、車站、售票、運行等20多個系統,分別交給不同的運營商。
經營權大多交給了美國資本、法國資本、荷蘭資本,英國政府反而不被允許參與其中。
而外國經營者,唯一要考慮的是投資人和股東的利益,而不是英國民眾的出行問題。
英國鐵路的管理方式,在私有化后變成了依照合同辦事。
合同嘛,按最低要求完成就OK了。
開頭兩年,私營者還做得有模有樣,仿佛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很快它們就以提高服務品質為由,頻頻提高票價。
它們甚至為了節約成本,減少了對列車和鐵軌的日常維護工作,導致火車事故大幅增加。
1997年,索撒爾兩趟列車相撞,7人死亡,150人受傷。
1999年10月5日,帕丁頓車站,列車相撞,31人死亡、500多人受傷。
2000年10月17日,一列旅客列車在哈特菲德彎道脫軌,4人死亡,近100人受傷。事故原因是鋼軌出現裂隙沒有及時發現。
2001年2月28日,北部大黑克鎮,客車和列車相撞,13人死亡,70人重傷。
2002年5月10日,波特斯巴車站,一節車廂脫軌沖上站臺,7人死亡、67人受傷,兩名中國臺灣女記者遇難,香港鳳凰衛視主播人劉海若重傷。
……
鐵軌被偷、車站失火、火車迷路、司機半路罷工等亂象也時有出現。
鐵路私有化最顯著的效果是英國鐵路票價成了歐洲之最。
那么,撒切爾夫人說的減輕政府經濟負擔的諾言實現了嗎?
到了2018年,英國政府對鐵路的補貼反而漲到了80年代的3倍。
鐵路翻新呢?
想都不要想,私營企業是不會進行這種戰略規劃的,英國北部很多鐵路還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留下的。
直到2003年,英國才與好姐妹法國共修了第一條高鐵-“歐洲之星”,全長108公里。
好姐妹說,我們一定要發展高鐵,不然,未來經濟可怎么辦啊。
英國政府考慮了6年,2009年1月,戈登·布朗(工黨首相,2007—2010年)宣布了一項宏大計劃--花200億英鎊修建“高鐵二號”。
然而,卡梅倫上來就重新審核并修改了布朗計劃,“高鐵二號”(HS2工程)改為550公里,增加路線,設計時速402.3公里,預算增加到327億英鎊,預計2033年全線投入運營。
在卡中堂的努力下,2012年1月8日,“高鐵二號”得到了批準。
然而,英國鳥類保護協會、森林保護協會等動保、環保組織紛紛出來反對開建高鐵,還告到了歐洲法院。
鬧了兩年多,預算變成了557億英鎊,而“高鐵二號”還只是一個PPT。
2017年,女王御準“高鐵二號”開工。
這下爭議該結束了吧?沒完。
征地問題呢?老百姓的房,還能花錢解決,實在不行就強拆。
貴族的地呢?像戴安娜王妃的弟弟斯賓塞伯爵,他家祖傳300多年的莊園就在拆遷范圍。雖然他不住莊園,但人家不缺錢,給多少都不拆。
更離譜的是,由于施工單位使用了2011年的舊地圖,導致一片有200多幢房屋的新住宅區被列入了拆遷范圍。
承包商卡里利恩工程公司直接宣布破產,不干了。但它并不虧,爛攤子交給了政府。
2019年,預算又變成了880億英鎊。
到目前為止,一期工程征地目標還只完成了50%,工程CEO也辭職了,但已經花了30億英鎊。
2033年全線投入運營?402.3公里時速?等大英解體都未必能看到。
2020年2月,預算又升到了1060億英鎊。
本國和外國承包商在不停地獅子大開口,那些環保組織、動保組織,背后都有人在給錢,越鬧預算越高。
疫情期間,英國基礎設施管理局給內閣提交了一份報告,指出“高鐵二號”已經無法交付。
工黨政府現在將鐵路收回國有,保住“高鐵二號”也是其考慮因素之一。
全面私有化的海市蜃樓破滅后,一切回歸現實。
對私人資本來說,它們這二十多年來穩賺不賠。
賺的錢歸資本,爛攤子由國家接盤。
為什么政府不能不管?
因為鐵路事關千千萬萬英國人的日常生活。
低廉的票價、舒適的車廂、準時的時刻表、暢通的手機信號、優質的服務、安全的行車……
當時,那些鐵路私有化吹鼓手就是給英國人這么吹噓的。
事實卻恰恰相反,工黨也看到了英國鐵路崩盤的危險,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所以,它只能接盤。
接下來,英國自來水也要國有化。還有郵政國有化、能源國有化……工黨一共有十項承諾。
高鐵國有化只是第一戰。
英國鐵路私有化失敗是一本教科書,它告訴我們,像事關國計民生的領域,決不能“一賣了之”,“一私了之”,否則,就會掉進坑里。
那些將全面私有化吹得天花亂墜的所謂“經濟學家”,決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它們服務的對象只是它們的金主,最悲哀的是那些跟著它們起哄的人,還自以為懂了點什么經濟學。
一百多年前,是大英來幫中國修鐵路。
一百多年后,我們也能幫大英修鐵路。
英國“高鐵二號”除了中國,沒有人能幫它實現了,但小不列顛放不下這個架子來求中國。
英國痛醒,對英國人來說是好事,但等保守黨上臺呢?
大英就這么攪來攪去,卻還在那臭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