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首先就是“戰”,不敢戰,不敢有所作為,那戰略在最后就成了軟弱的掩蓋詞。
壹
一個人要自尊和自強,一個民族也如此。
常言道:“善良要帶點鋒芒。”
但有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用這樣,西方國家強大即正義,要跪著仰視他們。
所以有了精英帶頭小心翼翼融入歐美世界,有了迎合西方人對黃種人的審美權,有了讓洋人代言就能讓品牌溢價賺取人們的金錢,有了“友邦驚詫論”,有了外國留學生能享受特權。
“韜光養晦”這些年,我們忍辱負重。
雖然也說“有所作為”,但很多人忽略了。
有些人甚至逐漸洋奴化而不知。
當時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陸軍最強、人民最團結,我們國土面積大,有五千年文明史,打贏過“五常”,視毛主席為第三世界領袖,但為了發展,我們低調再低調。
聽從了美國的建議,把在國際輿論戰中的優勢停下來,放棄對美國進行意識形態輸出,所以有了《紅》去《求》來。
放棄第三世界領袖之位,與美合作。
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放棄高新技術研發,如運十和光刻機。
提供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從集體到單干,再到進城,冷冰冰的叫“人力資源”。
我們大量購買美債幫美國度過經濟危機。
一退再退,缺乏鋒芒的我們換來什么呢?
美國與我們建交時,明明承諾了一個中國原則,但屢次支持臺,拿臺作文章。
我們答應美國放棄意識形態輸出,他們卻對我們搞普世價值觀輸入,搞和平演變。
我們不做第三世界領袖,而美國把北約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員,壯大他的勢力。
我們把態度已經放得很低,提出“共同開發”,但歐美慫恿眾多國家和我們鬧事。
我們把一些市場讓出去,想拿市場換技術,人家根本不肯,還打壓你產業升級。
不讓我們加入空間站,關閉GPS,搞出“銀河號”事件,搞出炸中國駐外大使館事件,在南海撞機讓王偉壯烈犧牲……
中國剛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奧巴馬政府立刻高調地宣布要“重返亞太”。
2012年出現中菲黃巖島事件,出現中日釣魚島事件,接著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被擱置,美國強行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
臺灣的“臺獨”分子囂張起來,香港出現“占領中環”事件,中印邊境出現對峙,越南和新加坡等國則跳來跳去,特朗普想聯俄對抗我們,對中國打起貿易戰……
我們退讓再退讓,唯獨忘了毛主席的哲學思想——“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不能把韜光養晦理解為低頭融入世界,一個人的善良需要帶有鋒芒,一個國家,與他國合作,應“以斗爭求合作則合作存”。
貳
我們只不過想和平共處,想互相平等對待,但這種正常和正義的做法很坎坷。
美國對我們說:要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國內的公知諷刺說:只會戰狼交流。
我們可以批判善于斗爭的問題,但不能否定敢于斗爭的精神,不能單講合作,然后不斷妥協和退讓,也應該講斗爭,這才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當年即使提了“韜光養晦”,但也會提一提“有所作為”,為什么我們把后面這句忘了呢?我們現在只不過被迫做點“有所作為”,竟出現“投降論”。
中美原來的關系回不到過去了,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想著軟弱走依附之路,現在最怕當斷不斷,猶猶豫豫,只會路徑依賴。
應該對國際新形勢調整新關系。
到了目前這個形勢,還在喋喋不休談韜光養晦,想做鴕鳥,那是軟弱和自欺欺人。
我不調侃掏光之說,不批判養穢之談,只想詢問諸位:“韜光養晦還有可行性嗎?”
基辛格曾說:美國搞垮過四個世界老二。
中國經過全體人民的加班熬夜,經濟體達到第二,老美注定會過來搞事的。
我們和俄羅斯背靠背,雙方是不得不做出對美的防御式斗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減輕對西方構建的世界依賴,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是“第三世界理論”的經濟版,是對西方去依附,本質是反對新殖民主義。
是為了有所作為掙點主動權。
美國近一百年度過危機主要三板斧:
1.發戰爭財。
2.得到增量大市場。
3.戰勝強大對手進行瓜分掠奪。
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大蕭條,靠賣資源給日本侵華幫助了他走出。
到了二戰期間,美國接收大批各國科學家,占領了世界科技的制高點。
冷戰期間,美國先在朝鮮失利,接著陷入越南戰爭泥潭,他們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又被我們進行意識形態輸出,所以有段時間與蘇聯爭霸出現吃力,于是跑來中國談合作,特別改開獲得了龐大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緩和美國國內矛盾。
時間來到90年代,蘇聯解體,美國掠奪他們28萬億美元財富,以及大量科學家。
2008年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中國站出來犧牲了不少利益出手幫他們度過難關。
一走出經濟危機,奧巴馬就“重返亞太”。
中國要想繼續發展,與美國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繼續韜光養晦對方也不會放松對我們的競爭勢態。目前轉向了,不可能退回去,而且人家也逼著你轉,除非想退讓、妥協和投降。
你可以批評斗爭策略問題,但不要否定斗爭精神,把韜光養晦降為次要,把有所作為升為主要,不自大,不自卑,不依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