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基礎
共同富裕的基礎
共同富裕是個好東西,它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無論哪朝哪代,也無論什么政黨,都會把共同富裕當作一個口號,來彰顯正義,凝聚人心。但是口號歸口號,要真正實現共同富裕,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為什么?因為共同富裕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它的實現是要有基礎的。這個基礎不是別的,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社會生產的組織形式,進而決定政權由哪個階級來掌握。也就是說,誰掌握了生產資料,誰便掌握了政權,因此,掌握生產資料的那個階級便有了進行社會財富分配的權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即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決定分配關系。
在私有制社會,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即地主階級或資產階級,必然會在全社會的財富分配上占據統治地位,他們會利用這種統治地位,將絕大部分的社會財富占為己有。而不具有生產資料的無產者,必然會在財富分配關系中處于被統治地位,不得不將自己創造的社會財富的絕大部分供奉給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只要有土地兼并和資本集中,在私有制社會,有產者永遠是少數,無產者永遠是多數。在這樣一個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社會里,所謂共同富裕,就永遠會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口號,而絕不可能成為社會現實。黃世仁能和楊白勞共享地租嗎?華爾街金融大亨能和清潔工分享利潤嗎?
反之,在公有制社會,由于生產資料全民所有,每個人在生產資料面前,地位都是平等的,這就決定了社會財富的分配也應該是平等的。雖然在社會主義階段還存在按勞分配所造成的差別,但由于沒有人能夠憑借生產資料的占有優勢去剝奪其他人的剩余勞動,所以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大體是平等的,而這個平等是有制度和道義保障的。這就是為什么,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工資分配是大體平等而略有差別。生產資料公有決定大體平等,按勞分配決定略有差別。在這樣的社會里,共同富裕就不再是一種空想,而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前進方向。這一點,相信經歷過公有制時代的朋友都會有切身的感受。
多年以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成了社會分配的主旋律,所以今天又提共同富裕,多少會使人眼前一亮,但欣喜之余,有不免產生一種茫然的不現實感。為什么?就是因為共同富裕的基礎已經變了。面對這幾十年的現實變遷,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一種什么性質,人們不禁要問,在一個非公經濟比重占到70%以上的社會,在一個絕大多數勞動群眾都生活在私有制生產關系之中的社會,要想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可能嗎?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么富裕?它們不都是私有制國家嗎?的確,它們都是私有制國家,也都擁有巨大的社會財富。但是,要看到它們的富裕是相比于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富裕,是內部存在著嚴重兩極分化的總量富裕,而絕不是什么共同富裕。況且這種相對的、總量上的富裕,是建立在幾百年殖民掠奪、不平等交換、侵略戰爭以及金融霸權、軍事強權所帶來的超額壟斷利潤基礎之上的。如果站在全人類的視角看待全世界的財富分配,人們就不難發現,西方的“富裕”是食物鏈頂端的虎狼式的富裕,它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上的血淋淋的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只有靠公有制。離開公有制談共同富裕,不是緣木求魚,便是自欺欺人。
20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