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
我在韶山瞻仰偉人
想到了陳望道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日子
他在浙江義烏的寒舎中
點著煤油燈芯
聚精會神地翻譯著《共產黨宣言》
母親送來粽子和紅糖
讓他蘸著吃
他卻吧墨汁當紅糖
還口口聲聲說“很甜”
總書記講到這個故事時說
信仰是有味道的
七月一日
我在韶山瞻仰偉人
想到了滿門忠烈
妻子楊開慧被捕后拒絕與偉人斷絕關系
魂斷長沙識字嶺
兒子毛岸英第一個報名參加抗美援朝
長眠于異國他鄉
大弟毛澤民在新疆被反動軍閥殺害
小弟毛澤覃為掩護隊員死在江西
妹妹毛澤建懷有身孕被害于衡山
侄子毛楚雄19歲慘死西安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
公者千古
這樣的領袖萬人敬仰
七月一日
我在韶山瞻仰偉人
想到井岡歲月
三灣改編不足八百人的部隊
毅然篤定“凌云”的信念
黃洋界上炮聲隆
一年零三個月時間
歷經四次反“進剿”三次反“會剿”
報道敵人宵遁
延綿五百里的井岡
人口不滿兩千
產谷不滿萬擔
根據地的人民用紅米飯南瓜湯
養育著萬千革命的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這是民族復興的精神脊梁
七月一日
我在韶山瞻仰偉人
想到了抗戰時期的延安
那是一方激情的熱土
萬千有志青年奔赴而來
他們放棄了北平的學業
上海的繁華
重慶的世家
只為那閃耀思想光芒的延河寶塔
這里成為平津失陷后的大學城
有陜北公學有抗大
有魯藝有馬列學院
有自然科學院有吳堡戰時青訓班
還有中國女子大學
你能想像
這里是戰火紛飛的延安
篳路藍縷的共產黨的天下
十三歲的綏德小學生白紀年來了
十九歲的川妹子何鳴來了
音樂家冼星海來了
大畫家張汀來了
他們是聽了丁玲的演講而來
是讀著《新華日報》而來
是為延安的窯洞暖小米香而來
延安的城門每天開著
南十里鋪的哨兵告知這里就是延安
朝圣的青年
匍匐跪地
打滾高唱《國際歌》
稱呼這是“流著牛奶與蜂蜜的延河圣水
我們不怕走爛腳底板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我們不怕到前方抗戰
只怕變不成最革命的延安青年
這是那個時代的寫照
是黨的初心
七月一日早于韶山毛澤東廣場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東方文化雜志社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虛懷論語”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