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選》中的智慧從何而來?
人類的幾千年文明,知識在不斷地快速增加,但智慧卻沒有增長多少。如近代西方寫的《戰爭論》,其智慧并沒有比中國25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高明;民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智慧也并沒有比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高明多少。
那近代增長了些什么智慧呢?
人是一個社會性動物,具有人性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中國古代以道德來控制人性丑陋的一面,想向內來“馴服”;現代以制度和法律為主來控制人性的丑陋一面,想向外來“馴服”。向內求出現了不少偽君子,向外求使人類的欲望不斷膨脹。但現在這個形式所求,人類丑陋的一面還是不斷發展。物質增加了,但精神層面沒有增加,幸福感沒有增加,人類智慧也并沒有增加,如何解決這對人性矛盾呢?
建國初期,毛主席努力平衡著兩者。
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徹底肅清了中華大地上的黑社會土匪強盜。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黑社會土匪強盜一直是無人能除的惡性腫瘤!
用很短的時間,徹底肅清了中華大地上的一切毒品。
用很短的時間就徹底肅清了中華大地上的賣淫嫖娼現象。
用很短的時間就徹底肅清了中華大地上包括賭博高利貸在內的一切不健康現象。
實行人民民主專政,上下一心搞建設,人民有信仰,人性貪婪的欲望得到很好地控制,引導人善的一面,比如當時以勞動創造來攀比,而如今以商品名牌金錢外貌來攀比,所以需要有大愛有智慧引導才行!
不僅如此,還有抗美援朝、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印自衛反擊戰等戰爭,打擊了各種大國敵人來侵犯,打出了民族自信來。
毛主席的智慧其實已經寫在他的書上了,那就是我們熟知的《毛選》。為人民服務是一種智慧,人民戰爭是一種智慧,不過這期文章我不講這部著作有哪些智慧,我要講的是這部著作里面的智慧從何而來。
引用毛主席曾說過的一句話:“知道了從哪里來,就會更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
我們可以從毛主席曾說過的五句話來看出《毛選》的智慧來源:
第一句話:“如果要看前途,一定得看歷史。”
第二句話:“我沒有什么偉大,就是從老百姓那里學了一點知識而已。”
第三句話:“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
第四句話:“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第五句話:“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
把這五句話概括就是:
1.從歷史中吸收智慧
2.從人民群眾中吸收智慧
3.從調查實踐中吸收智慧
4.從馬克思主義吸收智慧
5.從解決問題的分析總結中而來
《毛選》中的智慧其主要來源就是這五大方面,這期的文章我就來講講第一個方面——從歷史中吸收智慧!
二、毛主席是如何利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
大家聽說過《御批歷代通鑒輯覽》這套歷史書么?其全書共有一百一十六卷,從伏羲寫到明朝,毛主席在19歲就讀完了一整套。想想我們的19歲在干什么呢?
《資治通鑒》我們應該聽說過了吧,但有誰能去翻一翻,而據說毛主席讀了大概有17遍。如果你找借口說自己很忙,難道有比毛主席經常打仗和管理團隊還忙嗎?
我們現在很多青少年沉迷于小說,其實毛主席那時并不是沒有流行的小說,鴛鴦蝴蝶派的在當時就很流行,但毛主席的書單里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書籍。
喜歡讀歷史的毛主席,逐漸從中吸收了很多智慧,并善于在現實中借鑒使用。
舉些例子:
毛主席吸收了李自成的“以弱勝強”之方法,又警惕于他只會流動作戰而不懂得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關于黨內的錯誤思想》就寫到:“應當認識,歷史上的黃巢、李闖(李自成)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
在總結十年戰爭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文中借鑒了古代六大以弱勝強的戰役來進行分析:“楚漢成皋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夷陵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有名的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后發制人,因而戰勝的。”
當時在國內與老蔣對比,毛主席處在弱勢一方,在國際與日本對比,我們處在弱勢一方,要想以弱勝強,這在歷史上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智慧。所以在后來寫《論持久戰》時,毛主席不僅再次列舉了上面提到的6大戰役,還增加了春秋時期的晉楚城濮之戰、楚漢戰爭時期的韓信破趙之戰。這些戰役都是扭轉乾坤之戰,都是善于以弱勝強之戰,所以毛主席建議組織要學習這些歷史。
我們還可以從《毛選》中的很多文章可以看出,毛主席是非常善于運用歷史中的智慧來解決現實的問題,我再和大家舉一個毛主席運用歷史打勝仗的例子。
三五年時,毛主席與隊伍被敵人包圍逼到了四川安順場,打算渡過金沙江進入川西,然后北上逃脫敵人的“圍剿”。其實鄂豫“圍剿”總負責人秘書長早告訴過蔣,毛主席他們可能會渡過金沙江進入川西的可能。但老蔣看過歷史呀,認為毛主席他們不可能渡得過去。為什么呢?
在72年前,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曾就率領一支農民軍,同樣被打得只剩三四萬人,同樣在5月份,就是在大渡河被清軍給滅了。
當老蔣得到準確情報證實了毛主席他們會渡河時,這可讓他高興壞了,覺得歷史必定會重演,偉人他們將成為“石達開第二”。于是給將領發了電報:“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勛’。”
有歷史學家推測出老蔣當時看了一本《庸庵文續編》,書中就記載了石達開在大渡河被清軍殲滅的故事,所以對比了一下覺得偉人他們會是同樣的下場。但熱愛看歷史的毛主席也看過呀,在一師畢業后還做過歷史老師呢,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
他認識到石達開的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沒有和當地的少數民族處理好關系,在被清軍包圍的同時還被當地一些人偷襲。而毛主席他們吸取了教訓,而且劉還和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歃血為盟,關系好著呢。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達開到了那里遲遲沒有過河,到達半個月還在猶豫不決。他妻子生了個兒子還打算慶祝三天三夜,但三天還未到,河水暴漲,石達開的處境非常被動。毛主席也吸取了教訓,到了那里想辦法立刻去渡河。
而且毛主席還看過另外一本歷史書,那就是《讀史方輿紀要》,全書接近有300萬字,毛主席在青年讀書的時就看過了,而且經常和同學進行討論。這本書記載了一條大鐵索橋,對它的來歷和地理位置都介紹得很詳細,這橋現在就在大渡河上,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瀘定橋。
書中記載瀘定橋距離安順場有一百多公里,毛主席讓大家沿那個方向走,日以繼夜地趕去那。最后有了“飛奪瀘定橋”,逃離了敵人的包圍,進行了長征的壯舉。
解放戰爭時,美蘇兩大國想讓國共“劃江而治”,了解歷史的毛主席,他從大局出發,如果這樣分開了以后爭端非常之多,影響穩定和發展,所以他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解放戰爭勝利后“進京趕考”,毛主席告誡大家不做李自成。進京第二年就碰到了一個“關外問題”——東北亞燃起了戰火。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介入。
“關外問題”自隋朝開始,就成為中國政治穩定的“軟肋”,歷史上多次出現全國性長期戰亂,爆發的源頭就是來自關外。東北動則中原動,中原亂則全國亂。隋煬帝和唐太宗考慮到東北亞政局對中原政治的影響,但沒能力解決,也就曹操解決了山海關一帶的烏桓問題。
對于朝鮮戰爭,毛主席深知地緣政治,他的視野比隋煬帝、唐太宗和曹操都要廣,他把中國的利益安全線不是鎖定在山海關,而是朝鮮半島的三八線,與朝鮮形成唇齒相依的安全共同體,所以力排眾議也要出兵朝鮮,還派出長子毛岸英前往,最后和很多志愿者一樣犧牲在戰場上。
但英雄們換來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同時也打來了建設工業化的援助,也得以安心搞工業化。讓一些國家看到中國真正站起來了,從而放棄在“雅爾塔秘密協定”中獲得的并為蔣介石承認的在東北利益。蘇聯也把赤塔到滿洲里經哈爾濱最終至大連港這條貫穿蘇聯遠東關鍵利益線的中東鐵路無償移交中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毛選》中的文章,我們也可以隨處可見偉人引用歷史來指導方針。看歷史為了避免重犯歷史的錯誤,但歷史的悲劇卻一次次地重新上演。毛主席看歷史是“以我為用”,不死守舊東西。他曾說過:“讀歷史是智慧的事。”我們看《毛選》的時候,應該重點看看偉人是如何靈活運用歷史去分析事物的。
三、以辯證的態度去看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歷史沒有真相,讀假歷史又有什么意思呢?
偉人曾談論過二十四史的一段話就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的也大半是假的。但不能因為大半是假就不去讀,那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么來了解歷史?當然不能一切信以為真,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信書上的歷史內容,那是歷史唯心論。正確的態度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把顛倒的歷史顛倒回來。
在“持久戰”的戰略相持階段,偉人就組織人們去研究歷史,對歷史非常重視。
在《組織起來》所總結的建立合作社,也是從歷史的規律得來的。幾千年的個體經濟,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者的經濟基礎,使農民陷入永遠的貧窮中。擺脫這種現狀,合作社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毛主席對待歷史是以辯證的態度看的,也帶有一種很謙虛的態度,在《毛選》的其中一篇文章說過:“學習我們的歷史,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
歷史本身就蘊含著很多古人的智慧,每當處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偉人就大力提倡學習歷史,正如他說的那句:“如果要看前途,一定得看歷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