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了兩件偶發事件:一件發生在吉林,1名中國人和4名美國人受傷;一件發生在蘇州,1名中國人受傷致死,2名日本人受傷。這本來是兩起刑事案件,警方查清事實真相,依法處置即可。但因其是“涉外事件”,一時間,被吵得沸沸揚揚,某些人如獲至寶,給中國人扣上“仇美仇日”、“民粹”、“義和團”、“愛國流氓”、“愛國賊”等花花綠綠的帽子,令人應接不暇,大有不把偶發現象炒成普遍現象、不把中國人貶到十八層地獄不罷休之勢……
凡此種種,這一頂頂沉重的大帽子壓得中國人喘不過氣來,似乎我泱泱中華,到處都是“暴徒”,似乎以后我們中國人見到外國人更抬不起頭了。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回到這兩起案件,傷者中都有中國人,可見行兇者并非僅僅針對外國人。通過公布的案情來看,在吉林案件中,雙方因發生意外碰撞導致此案,行兇者不可能提前預知這些外國人的國籍,這些美國人也沒有掛著國籍牌,長著白人面孔的人也可能是歐洲人、俄羅斯人、拉丁美洲人、澳大利亞人。如此,怎么能推斷行兇者一定“仇美”呢?在蘇州案件中,行兇者因在原公司受到不公正待遇,以致走上了報復社會的不歸路,他的作案也不一定是專門針對日本人,現在就武斷地判定他“仇日”為時尚早。即便案發當日,他周圍的人是中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他大概率也會做出類似行為。
其實,絕大部分中國人接受的是正常的愛國主義教育,自幼就被告知要把帝國主義和所在國的平民分開,進行抗戰和抗美援朝的歷史教育,是為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從來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即使說仇恨,仇的也是美帝國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而不是他們的平民。如果有人把抗戰和抗美援朝的教育刻意渲染成仇日仇美教育,那就是別有用心。
至于民粹主義,本來是個舶來品,西方語境中的原意是指一種捍衛平民利益的政治綱領或行動,通常與精英主義相對立,以反對大商業大金融的利益為目標指向。但近年來,這一概念被某些媒體和公知、大V嚴重泛化,變相打擊愛國主義和維護人民利益的行為。當然,我們不否認社會上存在某些偏激急躁的言行,需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但其中絕大多數情況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成“民粹主義”進行否定、排斥和打擊,只會激化矛盾,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吉林和蘇州案件中的行兇人恐怕不會想到“反對大商業大金融”那么遙遠的目標,和“民粹”何干?
多年來,只要一發生涉外事件,動輒就有不少人指責國人為“義和團”,如這次蘇州案件,就有博主以“義和團從網上殺到線下”這種聳人聽聞的標題命名自己的微信文章。不禁想請教這位博主:“什么是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的作用如何?”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期間興起的反帝愛國運動,當時帝國主義騎在我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企圖像瓜分非洲和美洲一樣瓜分我國,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個危急時刻如果沒有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讓帝國主義者認識到“中國人尚有無限蓬勃生氣……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那后來中國人的命運就很可能類似美洲印第安人的命運……義和團雖然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但義和團畢竟沒有跑到八國那里殺人放火,倒是八國聯軍到我國殺人放火,義和團抗擊侵略,總體上是正義行動。近期的兩個偶發案件跟120多年前的義和團有什么關系?
更有甚者,別出心裁地制造出“愛國流氓”、“愛國賊”這樣的字眼,把“愛國”這么褒義的詞匯和“流氓”、“賊”這么貶義的詞匯聯系起來,以后誰還敢愛國啊?!流氓就是流氓,賊就是賊,和“愛國”怎么都搭不上邊兒,至于假借愛國名義作奸犯科的根本就不是愛國。近年來,某些人經常套用英國保皇派文人塞繆爾·約翰遜的“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后的庇護所”這句話批判愛國主義。其實,塞繆爾·約翰遜指的根本不是對國家真誠的愛國主義,而是那種偽裝的愛國主義。因此,這句話并不像現在被普遍引用的那樣,并不是對愛國主義的批判。所以只有賣國流氓、賣國賊之說,根本不存在什么“愛國流氓”、“愛國賊”。吉林和蘇州案件中的行兇者確實犯罪了,依法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但他們恐怕配不上“愛國流氓”、“愛國賊”這樣的大帽子。
至于近年來網絡輿論中的某些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偏激言論,確實亟待正確引導和處理,但前提是認真分析其形成的復雜原因。“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些言論之所以形成,根源于長期以來的“逆向民族主義”。逆向民族主義是一種對國家、民族自我矮化的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認為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日本人甚至所有外國人都高本國人一等,覺得外國人享受特權是正常的,對外國人極盡討好,人為地在本國人和外國人之間制造不平等,鼓吹民族虛無主義。這股思潮導致了不少外國人在我國囂張跋扈,目無法紀,違背公序良俗,做出種種讓國人屈辱、蒙羞、寒心的荒唐事。2019年7月,一名外國留學生在福州多次推搡交警,態度蠻橫,暴力抗法,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喊“我是外國人,不懂中國法規”,根本不把我國法律放在眼里;2020年4月,三名外國人在青島做核酸檢測時直接插隊,還叫囂“中國人滾出去”;一外籍患者在廣州拒不遵守防疫規定,無理毆打咬傷女護士臉部;2020年7月,一名印度留學生私自篡改校內顯示屏,使之公然出現反華標語;2021年6月,寧波工程學院一外教殘殺女大學生;2023年4月,在寶馬mini冰淇淋事件中,兩位中國籍工作人員對待國人冷若冰霜,對待洋人滿臉媚笑;還有多年來,不少洋渣男把我國當成尋歡作樂、大肆撒野的“天堂”,肆意誘騙我國女孩,還把私密視頻發到網上到處傳播,公然蔑稱我國女孩為“easy girl”,更有甚者,明知自己身患艾滋病,還故意到處傳播……
種種跡象表明:逆向民族主義思潮的發酵,嚴重傷害了我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嚴重違背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必然導致網絡輿論中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某些偏激言論,這是一種應激反應。要正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徹底根除“外國人應該享受特權、外國人優先”的逆向民族主義思潮,真正實現本國人和外國人全方位的平等,那些偏激言論還有存在的市場嗎?
總之,我們對吉林和蘇州兩起案件中的受害人表示同情,希望依法秉公處理,但絕大多數國人對遵紀守法的在華外國人非常友善,并無敵意,不能由這兩起偶發事件借題發揮,以偏概全,無限上綱上線,給14億國人戴上許多惡意的大帽子,上升到丑化大部分中國人民這種駭人聽聞的程度。那樣根本不符合事實,也嚴重敗壞我國的國際形象,14億國人絕不戴這些帽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