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要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期實踐中,毛主席始終高瞻遠矚,觀大勢謀全局,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與國內外一個個強敵的斗爭實踐中,創造性地形成發展了籌劃指導戰略布局的一系列科學方法,是我們今天學習研究戰略布局的最好教材。
在戰略布局上,毛主席強調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全局由局部構成,但并非局部的簡單相加,而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方面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全局高于并統率局部,有些事情從局部看可為,但從全局看不可為;有些事情則從局部看不可為,但從全局看可為。
部署遼沈戰役時,毛主席的戰略決策是首先強攻錦州。這個決心是不好下的。打錦州就是擺出了關門打狗的態勢,就是下決心用差不多相同的兵力一舉吃掉敵人的40多萬大軍;毛主席面對的不單是國民黨的這40多萬大軍,還必須考慮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意見。
錦州,處在北寧線上,是連接東北和華北的一個戰略要地。防守錦州地區的敵人是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指揮下的8個師、10余萬人。打下錦州是遼沈戰役的關鍵。
林彪一開始就不想打錦州。他顧慮打錦州會受到錦西和沈陽的敵人合圍攻擊,使其騎虎難下;他更多的考慮是從東北這個戰略區出發,而不是從全國的整個戰勢出發,他強調仗怎么好打就怎么打,意在從北往南追著敵人打,這樣仗打起來容易得多,取勝的把握也大得多。應該說,從戰場態勢上看,林彪的顧慮不是完全沒有依據的,作為戰場指揮員,他必須考慮到部隊攻堅之時敵人可能實施的增援與夾擊。
但毛主席是從全國考慮問題。他不能眼看著關外的敵人跑到關內來,他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勝利,而是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他需要的也不是東北一個戰場上的勝利,而是不使敵軍入關而增加華北或淮海戰場上的壓力,是要全殲東北之敵進而圍殲華北之敵和奪取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由此可知在思維過程中必須把每一個具體的系統放在更大的系統之內來考察。
身在西北坡的毛主席,多次與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報聯系,提出拿下錦州,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設想。可林彪還是主張佯攻錦州,而把目標放在沈陽的國民黨援軍身上。雖然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但林彪還是下不了決心,于是毛主席罕見地給“三人組”發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電報,批評他們信心不足,貽誤戰機,并要求他們“橫下一條心,打一次大殲滅戰”,這才一錘定音,定下了錦州戰役的戰略決策。
成功的戰略布局能夠形成一種有利的戰略態勢,這種態勢雖然本身不能產生直接戰果,但只要繼之作戰,就一定可以獲得有利的結果。實踐證明,攻克錦州不僅封閉了東北國民黨軍從陸路撤向關內的通道,實現了“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構想,對遼沈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拉開了大決戰的序幕,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領導者所遇到的困境,表面上是客觀的現實問題,其實背后是領導者自我認識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眼前的問題放到全局性、戰略性的層面上去認識、權衡。當然這里面既有認識水平問題也有胸襟是不是開闊的問題。作為領導者必須在認識問題時要有深度和高度,這就要求領導者在考慮問題時要聯系大的時代背景,要有戰略高度,也就是要求領導者在制定決策、處理問題時,必須從全局出發,要以大局為重。
毛主席強攻錦州的戰略布局是觀大勢謀全局的集中體現,因此,研究學習毛主席的戰略布局思想和實踐,掌握蘊含其中的規律,對于領導干部提升戰略思維能力,增強大局意識,提高決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