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歷史描述的國民黨抗日——讓美化國軍的公知官僚蒙羞
微博http://weibo.com/u/1282379635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82379635
最近一些主流媒體因為某種政治目的大肆美化國民黨抗日(開會紀念所謂的國軍抗日,還美化張靈甫。),好像全國人民以前都虧待了國民黨,大家都要像主流精英一樣給國民黨跪拜才行。他們的邏輯是,以前GCD說國民黨消極抗日不可信,現在鼓吹的才是真歷史(按照這種邏輯,現在美化的資料大都來自大陸GCD允許出版的,那為啥就是真的呢?最可笑的是,現在大陸出版的有關抗日的書籍竟然引用國民黨戰報來夸大國軍殲敵人數)。那么,國民黨抗日到底好還是爛呢?既然說GCD資料不可信,下面我們就從美日以及少部分臺灣黨外人士的歷史資料(主要是美國的。他們最崇拜美國,如果美國人認為很爛,他們如何解釋呢?)來看看被主流精英鼓吹的國軍抗日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有人問,為啥一些共產黨官員要美化國民黨?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的爺爺反搶劫,現在他當了強盜,那么為了階級利益自然要罵自己的爺爺,美化以前的強盜;現在某些官僚搶劫的公有資產在紅色憲法下不合法,必須通過美化以前的國民黨、罵毛來合法化自己的財富。)下面不帶括號的為歷史資料摘錄,帶括號的部分為我的評論。
1、 抗戰前日本人和蔣介石的真實關系
1928年濟南慘案,日本兵用及其殘酷的手段虐殺中國人,可是當時《良友》雜志卻記載了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和日本外僑歡宴的圖片。請看圖:
下圖是1937年1月,日本東京出版日本人寫的蔣介石傳,說他是“比希特勒、墨索里尼更偉大的人物”,下圖是當年的民國《文摘》雜志翻譯的日本人寫的蔣介石轉的摘錄:
1940年,日蔣開始暗中媾和,妄圖制造遠東慕尼黑,于是這個日本人寫的蔣傳記又在上海淪陷區刊登了
1936年《勵志》第4卷第29 期:蔣介石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三日在中央總理紀念周上的講話,這里主要講的是“攘外必先安內”,這是鐵證:
(這是網友文峰最近從歷史檔案中查到的蔣介石在抗戰前夕(1936年)的講話記錄,是當時的發表件,也是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明證,現公布如下,請讀者自己分辨。以上資料感謝網友文峰)
2、從日本歷史看蔣介石和日本秘密談判投降
蔣介石和日本秘密談判準備放棄東北投降
極右精英秉承某些上層人物的旨意為了搶劫人民到處美化他們的蔣公,他們認為中共說的蔣介石不可信,他們蔣公那絕對是世界第一偉人。既然中共不可信,那我們就看看日本戰史里怎樣描述蔣公和日本秘密談判的情況。
澤田茂中將,就當是情況回憶如下:(筆者注:討論日本侵略中國的國際形勢)
毛澤東于1938年8月,在延安就持久戰的演講,論述了抗日戰爭為何是持久戰?可以最后勝利屬于中國?其根據何在?其結論說:
“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后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將施其壓力于日本自身。”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大本營陸軍部》524頁(我的評論:當時(38年),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就分析到以后國際力量對日本不利,并認為這是抗戰必勝的一方面條件。但當是蔣介石就看不到這么遠,當是西方還沒跟日本作戰,蔣介石看不到勝利希望,因此準備放棄一些領土跟日本秘密談判。)
《大本營陸軍部》528頁:
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博士通過華北臨時政府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開展了日化和平工作。據司徒雷登所知,蔣介石以下列八項作為和平條件:
一、首先日本應以蔣介石為對手。
二、應以近衛三原則(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為和平之基本條件。
三、華北、蒙疆之放工有必要(不意味駐軍)。
四、應調整經濟合作之范圍。
五、文化提攜可以進行,應努力改革教科書。
六、日本應以撤軍為原則,但華北、蒙疆可暫時保留。
七、為經濟提攜擬組成委員會。
八、有與歐美維持友好關系之必要。
《大本營陸軍部》529—574頁:
桐工作(筆者注:日本和國民黨秘密談判的代號)與停戰條件
在司徒雷登工作以前,1939年末有自稱宋子文者(筆者注:應是國民黨情報人員)經人介紹,向板垣總參謀長就日本與就日本與重慶全面和平問題進行了探詢。本年秋,參謀本部為此目的曾經派遣中國課(第七課)部員鈴木卓爾中佐去香港,因此決定由鈴木與之接洽。宋子良當是為西南運輸公司董事長。公司的飛機在香港—重慶、香港-河內線上飛行,與重慶容易聯系。此項工作稱為“桐工作”。
3月上旬,參謀本部主物課(第八課)長白井茂樹大佐前往香港,會同鈴木中佐,同宋子良會談。3月14日白井大佐報告會談結果如下:
一、承認滿洲國恐將爭執到最后。
二、防共駐兵如作為密約或可成立。
三、調整蔣汪關系將有可能。
四、為促進此項交涉,必要時也可將樹立汪政權拖延到最后關頭。
桐工作的經過概要
在此以前的12月中旬,鈴木中佐通過香港大學教授張治平的斡旋,曾要求與宋子文的胞弟宋子良會面,但宋子良以需得其兄子文同意為由,予以拒絕。而此次則是由宋主動要求進行會談。因此,鈴木中佐認為,這可能是反應宋子文或重慶政府的意向。
在第一次會見室,宋子良所談要點如下。
一、重慶政府繼續進行抗戰的真意(摘要)是:
1、日本方面破壞陶德曼工作。(筆者注:以前蔣介石和日本秘密的投降談判)
2、對日本所謂尊重主權、保全獨立大有疑問。
3、看不出日本有停止侵略、舉行會談的態度。
二、重慶方面關于收拾時局的意見(摘要)是:
1、日本入尊重中國之名譽權與主權,則需要有和平的準備,希望在承認新中央政府以前即進行協商。
2、中國希望美國等第三國從中調停。
3、在談判前休戰,希望日本提出撤兵保證。
4、請日本相信國民政府鎮壓共產黨的抗日行動。(我的評論:這里看出雙方都把共產黨看做心腹大患,也看出日本認為共產黨不能投降,所以提出必須鎮壓共產黨。誰真抗日?)
自3月7日至10日,每夜在香港由日本方面準備的東肥洋行二樓,舉行日中預備會談。中方代表,除宋子良與重慶行營參謀處長陸軍中將陳超霖、原駐德參贊最高國防會議主任秘章友三外,尚有候補代表侍從室副主任陸軍少將張漢年、聯絡員張治平。雙方分別出示證明文件,日本方面是可川畑陸相簽發的證明書,中國方面僅陳、章兩人持有最高國防會議秘書長張群的證明書。(筆者注:這里完全證明是蔣介石派出的代表)
13日21時起在九龍半島旅館234號室內舉行,中方主要有章友三發言,他說:“華北駐兵問題,其目的雖在于防共,但希望最好先不提出‘華北’字樣。現在先秘密進行,以后討論簽訂防共協定時再作處理。表面上如此,但實際上市嚴厲討伐共軍,不久將來日本方面可了解其真相。總之,蔣介石衷心希望和平。(我的評論:看這里,蔣介石偷偷賣國,讓日本駐軍華北反共,但欺騙中國人民先不說。蔣介石為了反共準備出賣中國利益)
6月16日,自重慶回港的宋子良暗示重慶準備接受板垣(筆者注:板垣征四郎)、蔣、汪三人會談;但蔣介石認為有關三人會談及和平條件等問題,需要先取得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同意,目前尚不能做出確切答復。至20日得到回答。當日,鈴木中佐所報告的宋子良回答的內容如下:
一、可以接受板垣、蔣、汪會談。
二、準備提前于7月上旬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現在大致可以肯定三者會談在7月中旬舉行,待確定中央執行委員會會期再定會談準確時間。
三、地點定為長沙。
如日方統一,對水路或機場的使用絕無阻礙,準備在會談前進行清掃或清理。(我的評論:蔣介石準備好公開和日本人以及汪精衛談判賣國,幸虧后來珍珠港事件日美開戰救了蔣介石。)
恰好7月18日滇緬公路被封鎖,援蔣物資的運輸被切斷,美國的通訊社駐重慶記者傳說,由于英國封鎖了滇緬公路,中國人中關于對日和平問題的議論急劇上升,一般認為戰爭將在六個月內結束,政府將還還都南京。
這樣,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約一個月的期間,曾經是事變行將解決,日中兩國最接近的一剎那。在八年日中戰爭中,說蔣介石感到最嚴重的危機是宜昌失守之時,原因即在于此。中共覺察到日中進行和平談判的危機,突然發動了“百團大戰”(我的評論:誰不抗日一目了然。如果不是共產黨百團大戰,蔣介石可能成為漢奸,中共救了蔣介石。)
桐工作失敗:
鈴木卓爾中佐遂于9月5日提出報告內稱:“美國遠東政策的加強,英國大使重慶之行,以及蘇聯、中共情勢趨于活躍等,致使處于緊急關頭的蔣介石舉棋不定。值此板蔣會談迫近之際,莫如主動暫停此項工作。”(我的評論:這明顯說明中共以及美蘇等國救了蔣介石,要不他就做漢奸了。)
(我的結論:蔣介石對抗日失去信心,所以跟日本談判。蔣介石的條件大概是:內蒙和華北可以日本駐軍,跟日本共同反共產黨,東北偽滿洲國默認,更改教科書里抗日內容。對偽滿的態度,蔣介石是默認,但覺得公開承認會引起政權崩潰。但他們每次會談雙方對反共沒有疑問,這說明蔣日之間哥倆好,他們共同反共也是階級本性決定的(中日反動派都怕國內老百姓起來共產),我們看出共產黨才是他們真正第敵人,那么誰抗日一目了然。蔣介石當時看不到以后會有國際反法西斯力量(比毛澤東眼光差)因此蔣介石對打敗日本沒有一點信心,他覺得中國不可能趕走日本,于是他跟日本秘密談判。
我們可以從最后一段看出,百團大戰救了蔣介石,當時蔣介石要談判,被中共發覺,中共發動百團大戰給他帶來很大壓力,如果他還去,那就可能被公布,而且導致政府垮臺。如果沒有百團大戰,蔣介石可能成為漢奸,名聲完蛋。如果那時候沒百團大戰,果粉現在杯具了。
日本把中共當作死敵,這是共產黨特殊性質決定的:因為共產黨是幫助窮人分財富的政黨,日本當時貧富差距很大,如果共產黨發展壯大,那么這種思想就會更大的影響日本窮人,再加上日本本來是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亞洲國家,那日本國內政權就會被推翻(日本戰前貧富差距很大,如果不對外侵略,掠奪財富給本國底層一些,那國內就會爆發共產革命,所以他們最怕共產黨)。總之,共產黨對日本政權致命的,所以日本把共產黨當作死敵。那么極右編造的所謂“日本故意放縱共產黨”純屬一派胡言。)
3、 美日(包括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和臺灣黨外人士)歷史看國民黨抗日期間表現
遷移機器的總數共約120000噸,相對于當時擁有的工業設備和國民黨中國的戰時需要,實際上都是無足輕重的。更為重要的,假如政府事先就籌劃了這次工業內遷(因為政府早已預料到要發生這場戰爭,它本可輕而易舉地做到),這項工作或許會更加安全和更加廣泛地完成。實際上,工業內遷非但不能作為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豐碑,反而適足暴露謀圖私利達到令人痛心的程度。例如,當兵工廠搬遷時,不僅機器、原材料和工人以及他們的家眷都裝船運送,而且工人們私有的每一件物品,包括房門和窗戶都搬遷了。兵工廠的工人們為了有限的運輸工具互相進行激烈的爭奪,有時甚至互相射擊。②私人實業家們受到來自政府保證賺錢的誘惑。他們得到保證,在5—7年的時間內獲得5—10%的利潤,并獲準低息貸款和自擇廠址。③未得到這種有吸引力的許諾的大部分私人實業家,寧愿要香港或上海公共租界的舒適,而不愿接受內地的艱苦和不安定。中國金融家們同樣不理會政府要求把他們的投資轉移到內地的呼吁。億萬元的法幣閑置于香港和上海,或者抽逃到美國。于是,有些中國人表現了一種愛國獻身和民族團結的模范精神;但大多數實業家和金融家覺得,中國的抗戰事業與他們個人很少或者沒有關系,并且對政府的戰爭公債很少信任。他們不愿讓愛國主義使他們的商業本能變得遲鈍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381頁 (這一段主要介紹了國民黨根本沒有為抗日做什么準備,臨陣磨槍造成組織混亂給中國帶來損失。國民黨官員竟然利用抗日混亂發財)
這位二小姐能把每架10萬美元的飛機硬壓到8萬美元,把飛機發動機的功率從1000馬力降到了800馬力。而這每架2萬美元的差價,也就地落入了孔二小姐的口袋。《最后的女皇—宋美齡傳》這一段主要表現的是作為管理空軍的宋美齡縱容家族利用購買戰斗機發財。這也導致空軍在抗戰初期飛機數量過少)
蔣介石把與日本打仗置于一個較低的優先地位。在他看來,在盟國參戰以后,最終戰勝日本肯定無疑的。但是,他與共產黨人的角逐尚屬未定之局。因此,他主要關心的是保存和增強他和國民政府的權力。史迪威關于改編軍隊和對日本發動進攻的建議,對蔣是最討厭的事。
《劍橋中華民國史》660頁
然而,自1939年年中起,他就調動他的最精銳的部隊--不同的時候在15萬至50萬人之間-去封鎖共產黨人在西北的根據地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
假如我們讓日本人立即放下他們的武器,并且向海邊開去,那么整個中國就會被共產黨人拿過去。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異乎尋常的步驟,利用敵人來做守備隊,直到我們能將國民黨的軍隊空運到華南,并將海軍調去保衛海港為止。因此,我們便命令日本人守著他們的崗位和維持秩序。等到蔣介石的軍隊一到,日本軍隊便向他們投降,并開進海港,我們便將他們送回日本。這種利用日本軍隊阻止共產黨人的辦法是國防部和國務院的聯合決定而經我批準的。” 《杜魯門回憶錄》
(以上這段正明國民黨消極抗日。如果國民黨積極抗日,為啥日本戰敗之時,國軍反而要像杜魯門說的那樣靠美國從后方運到前方,共產黨軍隊反而在前方?共產黨解放區就是收復的領土,共產黨軍隊都在抗日前線也被杜魯門證實)
12月31日,戴維斯寫信給哈利•霍普金斯(為引起羅斯福注意),說委員長“或許是使美國人普遍誤認為蔣介石就是中國的唯一中國人”。事實上他不是全國的領袖,而僅是一個派別的首領。“他的哲學是他的有限才智、他的日本軍事教育、他以前與德國軍事顧問的密切接觸、他與放高利貸的銀行家-地主階級的聯盟,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著作的陳腐理論的繼承的不完整的產物。”戴維斯暗示,真正的中國-更民主,有朝氣,并愿意同聯合國合作戰斗-只能在國民黨領導層的小圈子以外找到。他和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把注意力轉向西北的共產黨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
他們因補給品分配不公而憤怒,因為蔣把從美國得到的武器彈藥,包括根據租借法從美國得到的裝備,大部分分配給他自己的部隊,而不給不大可靠的地方部隊。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史迪威赴華使命》,第34 頁。
第一件令人不服的事,便是硬把全國軍隊分成“中央系”和所謂“雜牌”。在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中央軍得到無限制的補充,雜牌軍則被克扣。《李宗仁回憶錄》
(前兩段美國歷史資料和李宗仁回憶錄可以相互印證,證明蔣介石把美援之給自己的嫡系,克扣所謂雜牌軍的武器和軍餉,這自然會造成抗日作戰不利,大家都畏縮不前。蔣介石這樣做本質是在破壞抗日。)
在靠近大的外國人社區的地方打仗,也會引起西方列強的關注和同情-還可以進行干涉。雖然親國民黨的著述家依然宣揚蔣介石的冒險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但是,損失可能遠遠超出了他最壞的預料11月初,日本的一支兩棲部隊在上海西南50英里的杭州灣登陸,一周內這支軍隊威脅該市守軍后方。中國軍隊向南京撤退。但是,他們的撤退如此慌亂,竟未在滬寧鐵路上無錫附近的模仿德國興登堡防線精心構筑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前停住。《劍橋中華民國史》
從基本原則上說,我們對一個優勢敵國侵略的戰爭,應該是長期的消耗戰,直到把敵人拖垮為止,絕不與敵人爭一城一地的得失,自喪元氣,消耗主力。所以抗戰一開始,我們斷不可把全國軍隊的精華集中在京、滬、杭三角地帶,任敵方海、陸、空軍盡量發揮其優越性能。蔣先生當時作這決定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由于他不知兵法,而好意氣用事。因蔣的本性是絕對親日的,但目睹失地千里,日本仍不滿足,使他面子上無以自處,實在氣憤不過,所以不顧一切,和它一拼再說。這是個絕大的錯誤。因為做統帥的人,甚至獨當一面的指揮官,一定要冷靜,千萬不可使氣。一時沖動,往往正落入敵人奸計之中。第二,可能是他的策略。蔣先生本不愿全面抗戰,他認為能把上海牢守幾個月,西方列強可能出來斡旋,戰事亦可乘此收場,如“一•二八”淞滬之戰一般。《李宗仁回憶錄》
(以上兩段可以相互印證,證明蔣介石因為錯誤估計了形式,認為在上海那種不利于中國軍隊的地方作戰可以引起英美國際干預。暴露了蔣介石本身對抗日沒信心,為了引起國際干預選擇上海那樣有利于日軍火力的地區作戰造成中國軍隊不應有的重大損失。這兩段都證明了蔣介石選擇上海地區淞滬會戰是戰略指揮的錯誤)
國民黨軍隊最嚴重的缺點之一是軍官團的素質差,而這個缺點在戰爭期間加劇了。而美國在華高級軍官艾伯特•C•魏德邁將軍,在1944年10月后把國民黨軍官描述為“無能,愚蠢,缺乏訓練,偏狹……全然不稱職。”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
美國援華人員在經歷了這段歷史后說,“國民黨早已威信掃地,國民黨的軍事指揮‘極為幼稚無能’。中國軍人很強的作戰能力完全被浪費了。”《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
造成國民黨軍隊戰斗效能減弱的首要問題并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主要關心部 隊的調動和部署問題。但是,不到一個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并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于他們是半饑餓的。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一位美國專家1944年廣泛地檢查了不同種類部隊的1200名士兵,他發現57% 的人表現出營養不良。這顯著地影響了他們發揮士兵職能的能力。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中緬印戰區的時機消失》
(這極端主要表現國軍抗日指揮很爛,造成抗日大敗,國軍抗日很爛。其實這也可以從后來朝鮮戰爭看出來:同樣國軍士兵變成解放軍之后到朝鮮和裝備更好的美國人作戰,傷亡率比國軍抗日低的多。國軍中條山戰役大敗,國軍死4萬左右,被俘3萬多,日軍只死600多人)
從政治上看,一號作戰對國民黨人也是一場災難,因為不論是在重慶還是在戰場上,不稱職和腐敗(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戰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幾達半年之久。沒有比一號戰役開始階段這場災難更令人觸目驚心的了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二章第十四節
日本的一號作戰,使國民黨人遭到一次毀滅性的挫敗。它向所有中國人,也向全世界揭示在前此的七年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和政府已墮落到何等驚人的地步。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394
然而一號作戰使國民黨中國遭到了可怕的損失。將近50萬士兵死傷;中國領土被日本人的南北通道切成兩半;它足足喪失了1/4的工廠;政府稅收來源銳減,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巨大。 《魏德邁報告!》,第290、328 頁。
通往重慶的路似乎已向侵略者敞開,蔣介石勇敢地宣布他決心留在重慶;在重慶保衛戰中,“必要時殺身成仁”——這種宣言已難以安定人心,因為他在放棄南京和漢口前也發出過類似的誓言。 《魏德邁報告!》,第293 頁;羅曼努斯和森德蘭:《中緬印戰區的時機消失》,第166 頁。
《1942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肅正工作》第一節《大本營對華處理方案》下小標題《對華積極作戰的研究》)而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在1942年5月的一番分析和思考也許說得令某些人更加驚訝:“攻占重慶后,抗戰的中國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險,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估計,攻占重慶就只不過是極端危險的投機……”日本《華北治安史》
“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萬軍隊對中國這個鬧饑荒的省(河南)發起了進攻……而當地的農民用草耙就把5萬中國軍隊解除了武裝。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時間,擊潰了30萬中國軍隊,控制了到漢口的鐵路。 【美】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傳》第十八章“戰爭結束” (國民黨軍隊因為在河南軍紀敗壞被河南百姓和日軍一起打)
“1942-1943年冬天發生了全面的饑荒,許多人吃樹皮、草根和牲畜的飼料。據報道有吃人肉的。大約有兩三百萬人死于這場災難;另外有300萬人逃難到省外。隨后,有幾十萬河南農民被趕到一起,讓他們用馬車和手推車把糧食運送到征糧中心,為軍馬找尋飼草,修筑公路,和開挖一條300英里長的巨型反坦克壕溝--最后證明這是完全無用的。將近100萬人被征募去加高沿黃河的堤壩。對于這樣的勞動,農民得不到工錢,他們常常甚至不得不自備飯食。1944年春,他們深沉的忿懣變得表面化了。當中國士兵在日本的一號作戰面前撤退時,農民們兇猛地攻擊他們。他們用農具、匕首和土炮武裝起來,解除了5萬名本國士兵的武裝,殺了一些--有時甚至把他們活埋了。《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
到11月初,國民黨政府意識到,蘇聯按照計劃撤軍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對東北大片地區的迅速占領。政府盡管得到美國的幫助,但還是在組織對滿洲的軍事與民事接手工作的競賽中失利了。于是,中國政府與蘇聯人進行談判,后者正式同意延長其停留期限,并允許政府軍隊從方便的路線進入這一地區。蘇聯撤軍的新規定在12月初,以后又改為一月初。這一期限又延長了兩次以上,后來蘇聯人呆的過久,超過了期限,不再受歡迎。 《中國問題白皮書》,第2卷596-604 (蔣介石不讓蘇軍撤走)
(以上這些資料都講的是1944年國軍在武器裝備超過日軍(39個師的美式裝備)、掌握制空權(日軍白天不敢行軍)的情況下被日軍從河南一直打到貴州獨山,國軍50萬人以上潰敗,丟失了很多美軍基地。日軍有能力占領重慶,但因為怕共產黨獨大才停止。國民黨這樣大潰敗主要是因為極端腐敗,還因為蔣介石覺得反正美國也能打贏,因此從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后就干脆消極抗日等待勝利,就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說國軍和日軍達成默契。蔣介石自以為聰明,可是美國人也不蠢,這次大潰敗讓美國看到國軍無力打敗關東軍,因此就去請蘇聯,蘇聯因此提出條件,最終導致外蒙古丟失、割讓旅順,美蘇都在中國駐軍。果粉號稱的所謂五強之一的民國在二戰之后和美國重新簽訂治外法權條約,規定美軍犯罪只能美軍處理,當時美蘇士兵在中國強奸都沒事。)
在華偽軍建制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換句話來說,是國民黨向日本“提供”的,其余則為地方土匪、招募等。《抗戰時期關內偽軍的財源》
抗戰時期偽軍財源分為三類,即偽政權提供;日軍提供和自行籌措
和平救國軍第六方面軍孫殿英未投偽前,除了國府正式提供的餉項外,還從事販毒、賭博、搶劫、偽造國府河北省銀行鈔票來取得經費,他又利用偷盜東陵乾隆與慈禧墓所取得的名貴寶物,籍機籠絡國府權貴與購買軍火,其中以販毒所得最是豐厚。孫在華北自制的“殿鷹牌”鴉片煙,并由天津青幫管道認識上海青幫首領黃金榮,贈送市價二十萬元的煙土給黃,從而透過黃將鴉片煙打入上海市場。孫投偽后,除了得到汪政權的給養外,國府仍按時發給養,他也繼續販毒。例如孫殿英名義上的上司龐炳勛,被日軍俘獲時,就是為了購買孫殿英特制的毒品,被以投偽的孫設計協同日軍逮捕的。《抗戰時期關內偽軍的財源》臺灣學者作。
這些將領可以說對蔣介石不夠忠誠,但對國家民族倒有相當誠意。他們到北京或在當地初次見到我時就說:“我們不是投敵叛國的人,共產黨才是中國的叛逆,我們是想和日軍一起消滅他們的。我們至今仍在接受重慶的軍餉。如果貴軍要與中央軍作戰,我們不能協助。這點能諒解。”1944年3月22日,我在北京宴請了全部降將:龐炳勛、孫殿英、孫良誠、張嵐峰、杜錫鈞、李守信、吳化文、胡毓坤、榮子恒等,并進行了懇談。當他們得知不久將發動進攻時,仍表示礙難參加對中央軍作戰,而愿協助維持地方治安,并向我介紹了河南西部的民情。《岡村寧次回憶錄》
(以上這幾段史料主要說明國軍給偽軍發軍餉,偽軍不打國民黨,只打共產黨。50萬以上國軍成建制投敵,只打共產黨,這等于是國軍故意投敵幫助日本人進攻共產黨)
實際上,中國人并不怕為國家出力賣命,人民的愛國心是從來沒有低減過的。只是他們個個都深知壯丁營是個什么樣子。政府的規定就可以作為最有力的反證。政府的規定是:官員不得在壯丁食米中摻雜砂粒,不得掠奪壯丁帶來的衣著、被服,或私人用件,不得對壯丁私刑拷打或夜晚禁閉牢房等,并且不得向壯丁家屬勒索壯丁制服費或給養費。戰斗部隊的情況是夠可怕的,但是與壯丁訓練營比較起來,前者就成了天堂。簡明地列一些數字,要比寫幾本大書,更能說明中國軍隊的狀況。一九三八年,當日軍初步攻勢結束之際,華軍共有四百萬人。這之后的六年間,中國政府每年征兵一百五十萬人;至一九四四年,軍隊的名單上至少應有一千二百萬人,但當時只剩四百萬人了,就是四百萬人,也還是客氣的說法。其余八百萬人哪里去了呢?誰也無法確知。這其間僵持的數年中,戰死和受傷的也許有一百萬人。其余七百萬人就干脆無影無蹤了。他們失蹤了,因為有些人由于疾病和饑餓而死亡,有些人個別的開小差回了家,或大批的投降了敵人。《來自中國的驚雷》美國記者白修德與賈安娜合著
因為征兵的軍官為了一己私利,慣常“克扣”給養。就水來說,新兵可能不得不從路邊的泥水坑里飲水-這是引起腹瀉的一個普遍原因。疾病很快在應征新兵種流行開來。然而,他們得不到醫療,因為新兵在加入他們指定部隊前,不被視為軍隊的一部分。八年戰爭期間,這類似于途中的新兵可能大大超過100萬。
抵達部隊的新兵們經受住了也許是他們服兵役的最壞時期,但他們的前景往往仍是黯淡的。在中央軍里,食物和服裝一般是充足的。但是,那些不幸被派遣到某些地方部隊-諸如陜西和甘肅的部隊-的人命運極為悲慘,謝偉思報道說:“幾乎像乞丐一般”。 《橋中華民國史》下冊652~653
除了逃跑,也別無想法。許多人成功了。例如,第十八軍第十八師被視為一支較好的部隊,1942年還駐在后方為參加戰斗,卻由于死亡或靠小差,他的1.1萬人中有6000人失蹤了。高思大使評論道:這些統計數字并非例外,類似的減員率在所有軍區普遍存在。即使胡宗南的精銳部隊-因為他們被用于遏制北面的共產黨軍隊,他們屬于訓練、給養和裝備最好的部隊-據說1943年需要補充的比率為一1萬人的師每月600人。官方統計導致這樣的結論:在800多萬士兵中,大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去向不明,大概不是開小差,就是非戰斗死亡。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656頁
因為腐敗造成食物短缺,造成士兵死亡,國民黨抗日時候因為腐敗造成士兵食物短缺,造成戰斗力下降。那么國軍的美國援助都被誰拿走了?大家看共產黨當時條件那么差但是沒有發生下邊看到的這些現象。
造成國民黨軍隊戰斗效能減弱的首要問題并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主要關心部 隊的調動和部署問題。但是,不到一個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并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于他們是半饑餓的。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一位美國專家1944年廣泛地檢查了不同種類部隊的1200名士兵,他發現57% 的人表現出營養不良。這顯著地影響了他們發揮士兵職能的能力。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中緬印戰區的時機消失》
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饑餓而瀕于死亡”。另外一位美國軍官包瑞德上校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里,就搖搖晃晃倒下來死了”。受到高度重視的《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后,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 高思致國務院:《一個中國新聞記者的1943 年5 月湖北戰役后鄂西湖區見聞》,附件第5 頁。
(以上幾段史料主要證明:國民黨不得人心,士兵來源靠抓壯丁;國軍抗日虐待死士兵或者說是壯丁7百萬以上,虐待死的士兵比陣亡的士兵多得多;國民黨及其腐敗,與其說抗日,不如說害民。)
湯恩伯的最大缺點,還是他的治軍無法度,軍紀廢弛。湯軍借口防諜,凡所駐扎的村落,除老弱婦孺外,所有成年男子一概迫令離村往別處寄宿。村中細軟、糧食、牲口也不許外運。壯年人既去,則婦女、財產便一任駐軍支配了。以故湯軍過處,民怨沸騰。后來河南人民有句反湯的口號說:“寧愿敵軍來燒殺,不愿湯軍來駐扎。”據我所知,這并不是對湯軍過分誣蔑之辭。《李宗仁回憶錄》(大家看,國軍這到底是抗日還是害民?)
隨棗戰后,湯軍五個師仍奉命駐于桐柏山一帶,所占村落之多可以想見,以故駐地被攪得雞犬不寧。當地居民乃央請該地區專員石毓靈來請求我下一道命令,整肅軍紀,以禁湯部擾民。在石專員訴苦之后,我便坦白地對他說,關于整肅軍紀的命令,我已不知下過多少道。不過對湯恩伯的軍隊,我再下千百道命令也無益處。《李宗仁回憶錄》
他在河南時,除辦“大學”之外,還圈定民地數千畝,創辦什么“傷殘將士農場”。將士既已傷殘,當然不能務農,他就雇用農民去耕種。此外,他又不恤民時,征用民工,大興土木,修建其“大學”,建筑材料則就地征集,人民住宅、祠廟,甚至祖塋上的磚石,都被挖掉,弄得民怨四起。恩伯又隨時召集當地縣長、專員等地方官開會。凡征調民工,或按戶攤派錢糧等事,他從不通知省政府,而是直接命令各縣長去執行。他生性又是個能說會講,而講過又不算的莽漢子。不僅他的部下對他怕得要死,地方官吏、人民都畏之如虎。再加有“最高當局”的縱容,恩伯就益發不知天高地厚了。終至中原鼎沸,一敗涂地而后已。《李宗仁回憶錄》(如果沒看到李宗仁的說法,果粉可以說湯恩伯還辦大學和農場)
所以蔣先生在中國戰場縱橫數十年,他所憑藉的武器,不外金錢收買和分化離間的伎倆。若從純軍事觀點立論,則蔣先生實在是既不能將將,也不能將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來統兵作戰,安有不敗之理?《李宗仁回憶錄》
從第一戰區卸職后,劉氏受任為重慶衛戍總司令。官尊事少,益發耽于宴樂。他在重慶并納一新歡,藏之金屋。但是他的夫人卻是一性悍善妒的女子,而劉氏又偏偏是個聞獅吼而變色的將軍,以致閨房之內,斗爭無已時。劉夫人曾為此向蔣夫人哭訴,請求主持正義。此事在陪都盡人皆知,傳為趣談。此次劉君被任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親臨前線,正可遠避雌威,忙里偷閑了。
劉氏來接篆時,見司令長官部設在老河口市區之內,便有惴惴不安之感。他首先便問我,老河口的防空情形如何。我說,我的長官部雖在城市之內,究竟位置偏僻,屋子很小,而且四周都是菜圃。敵機縱使找到目標,也不易命中。所以敵機來得多了,我就到菜圃里面走走,以防房屋被震倒。敵機如來得不多,我就不管它,諒它也炸不著我。這位好好先生的劉峙聞言大驚,說:“那怎么靠得住?我聽到空襲警報,腳都軟了。”《李宗仁回憶錄》
(以上《李宗仁回憶錄》講的國軍在河南腐敗和前面美國歷史資料里描述“國軍被河南百姓和日軍一起打”可以相互印證。湯恩伯國軍在河南不僅不抗日還把老百姓逼的沒法活,說明當年形容湯恩伯軍隊為“水旱蝗湯”四害中的一害肯定是真實的。國軍不抗日害民,隨便拿農民的財物不給錢。李宗仁形容劉峙的膽小如鼠,你相信國軍這樣的軍隊能抗日?)
3、 共軍表現
共軍的政治工作比我方巧妙得多。他們以懷柔、威壓相結合,牢固地掌握了農民階層。我軍進駐時,淶源,靈邱及涿鹿南方山地都有八路軍盤踞,土匪也在各地橫行。由于我軍多次討伐,士匪逐漸潰滅,而八路軍的勢力卻逐漸擴大。他們采取遇強則退,逢弱便打的戰法,對其剿滅極為困難。《華北治安史》
國民黨系統的游擊隊,在鹿鐘麟北上的同時,也稍作整備,以敗殘兵為基干,收容了曾在“CC團民眾動員會”工作的土匪團,編成10個團,由匪首或舊軍官擔任指揮官。該游擊隊同共產黨員領導的受過政治訓練的游擊隊相比,戰斗力相差很大,而且其下級隊員大多數傾向共產黨。
當時,方面軍占領地區的狀況,從我軍兵力及治安實情看來,實際上勢力所及只限于重要城市周圍及狹窄的鐵路沿線地區,僅僅是“點和線”,其它大部是匪占地區。日本《華北治安史》
共軍的宿營辦法
軍隊在村莊宿營時,部隊首長或其代表先與村長商洽,說明人馬數目,做為準備工作的參考。部隊在商洽之前,不得進入人家,村長不得借故拒絕部隊宿營。
村內若有公共設施,應先利用公共設施,軍隊不得撇開此等設施而在民宅宿營。但有時村民可以收拾公共設施安排少數民族戰士宿營。軍隊在民宅宿營時,只能在指定的民房住宿,不準強制民眾移居他室而獨占好的房屋。
軍隊不準強奪民眾食物,不準強行交換。
軍隊需要糧食和馬料,政府可規定一定價格,軍隊應按規定價格付款,不得向民眾提出不當耍求。
當時第三十六師團參謀小堀晃中佐(后為大佐)的回憶如下:
一、因共軍在五臺的寺院群周圍擁有根據地,曾經認為可以逐步判明其情況。但是,作戰開始后,敵情完全不明,宛如墜在五里霧中,進行無法捉摸的作戰。
二、雖然采用在滿洲施行的分進合擊治安討伐方式,但由于中共方面的情報活動周密而巧妙,我方的期望終歸落空,毫無結果,
三、共軍的紀律嚴明,例如對五臺的寺院、村落等特別注意保護,不予破壞,使人感到很能團結群眾,深得人心。
四、日軍的裝備,無論個人,部隊,均過于笨重,因而無法追蹤行動輕快的共軍。
二、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的肅正討伐
旅團于1938年10月進駐靈邱縣,至同年底連續進行三次討伐。但是,因該地區是接近中共晉察冀邊區中心的根據地的一部,尤其是靈邱南部山區是以上寨、下關鎮為根據地的共軍勢力范圍,故肅正工作極為困難。其村政權是由黨所領導,居民從兒童到老農都徹底受過抗日教育的訓練,壯年男子被征參軍,各個村落均設有訓練所。
兩討伐隊2日半夜,從長城線出發。辻村討伐隊3日晨,到達雁宿崖南方險峻的長隘路時,突然遭到共軍的伏擊,討伐隊立即展開攻擊,極力奮戰,但共軍的士氣也很旺盛,激戰持續終日。
,“敵以一部引誘我方,而主力向黃土嶺附近集結,企圖從我旅團背后,進行攻擊。”因此,旅團作了返回部署。前夜以來的大雨雖已轉小,但濃霧彌漫,遮蔽了視野。
7日正午,各隊開始行動時,潛伏于各山頂之敵,突然轉入反攻,將旅團完全包圍,各處展開了激戰。
16時過后,旅團長進至堤討伐隊后方,聽取了大隊長的情況報告后,將指揮所遷至附近的一家獨院中,立即召集各隊接受命令。在準備下達整理戰線的命令時,突然飛來迫擊炮彈,于里院爆炸,旅團長當即死亡,旅團參謀等盡皆負傷。共軍使用迫擊炮,這是第一次。
《華北治安史》
(以上幾段話從日軍角度看來,八路軍作戰巧妙,日軍主要以八路軍為作戰對象,共產黨在敵占區也就是前線作戰,收復大量國土。因為主要不是談共產黨的,因篇幅關系就不大量介紹了。)
結論
看了這些歷史資料,你相信國軍像包括央視在內的主流精英吹捧的那樣“真抗日”?國軍不僅消極抗日,簡直是危害中國百姓的生命。國軍如果抗日打的好,不是消極抗日,為啥國民黨不收復領土、一直往后退到了大后方,共產黨卻在日本占領區建立解放區?(共產黨的解放區就是共產黨收復的領土。)國民黨軍隊因為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因此他無法到日本占領區建立政權,沒有政權他的軍隊就無法生存,因此國軍不是變成偽軍就是大潰敗,因此國軍無法收復領土只能往后推,只有共產黨得到老百姓擁護在日本占領區建立政權,才能真正的收復領土。國軍打法死板的陣地戰,國民黨有一個戰線,日本來了之后被逼無奈抵抗一下(所謂大會戰,國軍傷亡比率極高),之后就往后退到戰線之后,這樣節節后退,他丟失的領土都被日本輕松占領,因國民黨無法到敵占區發展根據地,日軍就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日本可以輕松集中兵力打國民黨,那么國民黨統治區越來越小,這樣最后會亡國(如果沒有國際形勢變化);而共產黨的打法是不分前后方到都是根據地,共軍是運動游擊戰到處都可以抗擊日軍,到處建立政權,就像圍棋到處做眼,這樣日本無法集中兵力對付共產黨(因為到處是根據地,你打這里,那里又出來進攻你),最后日軍就像解放戰爭之時的國軍一樣被包圍在大城市和交通線里,日軍只能等著滅亡。從結果也能看出國軍是消極抗日:國軍抗日的結果是統治地區和人口越來越小,而共產黨抗日的結果是解放區面積和人口越來越大。總之,這些美日歷史資料讓最近大肆美化國民黨將領的主流媒體和官僚臉發燙的都不敢用手摸。
附:希望喜歡的網友幫助添加各種資料,壯大這篇帖子,讓揭露極右分子美化國民黨抗日的資料越來越多。
系統關閉上傳圖片功能,圖片無法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