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為一己私欲而相互攻擊,不擇手段,頻繁濫用國會傳票權,把嚴肅工具變為政客手中“雞毛令箭”。共和黨開啟潘多拉魔盒,民主黨緊隨其后,傳票滿天飛,國會效率低下,淪為笑料。最終,兩黨只記得利用傳票造勢,初心盡失,只剩一地雞毛!
今天是中秋節,老墨首先祝各位墨友節日快樂。
不同于我國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在大洋對面,隨著競選白熱化,美國兩黨都在不遺余力地尋找機會整死對方。
老墨最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特朗普陣營和共和黨正從一個刁鉆的角度發起新的攻勢——國會傳票。
比如國務卿布林肯最近遭到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的強制傳喚,要求其于9月19日出席聽證會。
如果布林肯拒絕出席聽證會或被認定藐視國會,他可能面臨長達一年的監禁。
在這之前,7月10日,眾議院監督和問責委員會向3名白宮高級助手發出傳票,要求其就總統拜登是否仍能獨立履行總統職責等問題提供證詞。
而9月4日,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又向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發出傳票,要求就所謂的“疫情欺詐計劃”開聽證會。
在我們國人印象中,傳喚或者出席聽證會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更何況還是由一國最高立法機構發起的,理應審慎適用才是。
但現在國會議員們儼然是拿雞毛當令箭,看誰不順眼就發個傳票過去。
與提反華議案的任性程度不相上下了!
這也再次說明美國政治內斗已經上升到史無前例的程度了。
那國會傳票這么嚴肅的工具是怎么淪為美國政客相互攻擊的常用手段的呢,今天老墨就給大家說說這個事。
近年來國會傳票濫發至極
作為美國立法和監督機構,國會無論是進行立法前的背景調查,還是對政府實施監督權都需要大量搜集信息。
國會傳票設計的初衷就是在信息收集遭遇阻礙時,強制要求相關人員提供信息,一般形式是參與國會舉行的聽證會。
如果相關人員拒絕,國會可以將相關人員移交至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檢察官以“藐視國會罪”判處1個月至12個月的監禁并處100至100000美元罰金。
只是在2020年之前,這一罪名幾乎只存在于紙面上。
其實美國國會一直以來對于傳票權的使用非常謹慎。
2015年之前眾議院常設的21個委員會當中僅有監督委員會擁有發出傳票的權力。
其他委員會如果想發出傳票,必須向華盛頓特區地方法院說明必要性,由法院發出傳票。
這一制度自1947年開始已經完美運行了數十年。
但2015年,為了抵制奧巴馬政府的醫保與環保政策,共和黨憑借控制眾議院的黨派優勢,單方面修改了傳票政策。
此次修改不僅將傳票權擴大到眾議院14個委員會,還顛覆了國會兩院長久以來的共識即“委員會主席必須征得少數黨資深成員同意才能發出傳票”。
要知道參議院雖然各委員會均有傳票權,但一直堅持傳票發出必須兩黨一致。
共和黨此舉可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僅以第114屆國會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為例,2016年一年就發出了20多份傳票,比該委員會過去30年發出的傳票還要多。
其中絕大多數傳票用于傳喚“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華裔科學家。
民主黨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2018年,由民主黨控制的115屆國會已經無法統計各類傳票數量了。
各委員會主席大肆利用傳票權,僅一年內就向各類政府高級官員發出了1800多份傳票,超過過去一個世紀來的總和!
而與國會大規模高效率使用傳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美國國會立法效率愈發低下,2023年全年只通過了27項法案,成為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少的一年。
兩黨議員把傳票當作政治工具,國會傳票數量在激增,但其公信力的驟降,甚至有演變為笑料的趨勢。
回旋鏢打到共和黨自己
2020年,時任司法部長的共和黨人威廉·巴爾痛斥民主黨為了調查特朗普“濫用傳票”,并試圖用“傳票造成的文山會海淹沒司法部”。
巴爾沒意料到,共和黨當初主導的傳票改革馬上砸到了自己頭上。
2018年民主黨一控制眾議院,幾乎是立刻開始使用傳票權調查特朗普。
短短數月之內,除了特朗普本人以外,其競選團隊內的主要人員都收到了傳票。
民主黨甚至僅憑特朗普前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的證詞,就發傳票要求特朗普的會計師事務所Mazars USA提供特朗普及其企業的財務記錄。
這種指哪打哪的工具,讓民主黨欲罷不能。
短短3年前,民主黨還譴責共和黨是“濫用權利,試圖復蘇麥卡錫主義”,甚至有民主黨議員在選舉前主動提出,如果民主黨控制眾議院,應該將傳票政策改回去。
在選舉結束后,這樣的聲音消失了。
時任密歇根州民主黨眾議員巴特·斯圖帕克嘲諷道“是共和黨自己將傳票程序武器化的,這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看來“真香定律”在哪都適用。
國會山事件后,民主黨與共和黨反特朗普勢力成立了“1月6日國會山事件特設委員會”。
民主黨進步派好像忘了共和黨的教訓,竟然希望賦予特設委員會傳票權。
還好在黨內的反對下叫停了,特設委員會只能依靠常設委員會發布傳票,雖然不能爽發傳票,但是民主黨發明了新玩法。
眾所周知,國會傳票的強制力不如法院傳票,雖然有“藐視國會罪”,但畢竟還要司法部起訴才行,很多時候國會也并不會真的把人送進去。
但是隨著國會山事件后,兩黨對立日趨嚴重,民主黨真的開始用“藐視國會罪”試圖把政敵送進大牢。
比如原白宮顧問彼得·納瓦羅、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斯蒂芬·班農,甚至國土安全部長查德·沃爾夫、國務卿蓬佩奧都被扣上“藐視國會”的帽子。
雖然坐牢的沒幾個,但民主黨此舉無疑開辟了傳票權的新玩法。
對于這些被傳喚的原特朗普班底成員,如果老老實實接受“1月6日國會山事件特設委員會”的調查取證,勢必會被要求提供特朗普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的證據。
但是身為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在特朗普已經聲明擁有“行政特權”的情況下,向國會作證無疑違反了憲法,說了是“MAGA叛徒”,不說就是“藐視國會”。
不得不說民主黨的確把美國政治制度玩透了,共和黨埋下的雷,最終炸到了自己。
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
2022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忍耐四年后,終于拿回了眾議院,計劃著一吐胸中惡氣。
2023年11月,眾議院監督和司法委員會向亨特·拜登發出傳票,要求其于2023 年12月,來國會就其與多個外國政府的“非法交易”做出解釋。
但直到12月底,亨特也沒來,反而在國會大廈前接受采訪表示自己不會接受質詢。
那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藐視國會”了,必須出重拳!
2024年1月10日,眾議院共和黨舉行會議準備起草決議以“藐視國會罪”起訴亨特·拜登。
最為精彩的是,亨特本人戲劇性直接現身在該會議的觀眾席上,引發了共和黨內部的極大騷動。
共和黨眾議員南希·梅斯大聲呼吁逮捕亨特,還挑釁稱亨特是個慫包。
眾議員馬喬麗·泰勒·格林更在現場直接舉起亨特廣為流傳的裸體照片,要求立刻逮捕他。
這一亂糟糟的場面讓共和黨的會議徹底淪為笑料,雖然事后亨特·拜登的律師答應向監督委員會提交相應材料。
但對于共和黨而言,本來就沒指望能夠從亨特嘴里獲得證據。
質詢就是專門為了打擊拜登選情搭的戲臺子,主角都不出演了,這戲也就砸了。
最后,一群保守派議員將怒火轉向議長,通過程序性投票凍結了眾議院的事務,以抗議眾議長約翰遜對民主黨的妥協。
共和黨的困境在于,自己打開了傳票權的潘多拉魔盒,但使用效果遠不如民主黨。
但不管效果如何,總之一切為了選票,為了吸引選民的注意力,調動美國選民的情緒。
誰還記得傳票制度在開創之初的初衷呢?
正如時任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眾議員比爾·福斯特2015年所言,“被黨派政策單方面控制的傳票程序,只會成為政治打手的工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