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誰人不識君——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規律
兄弟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兩個方面,對我國建立的公有制作了簡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們建立的公有制既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又具有過渡性質。這是由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規律所規定的。為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兄弟來簡要介紹毛澤東同志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規律的說明。
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規律是由什么規定的?毛澤東同志認為,是由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特點規定的。那么這個特點又是什么呢?據毛澤東同志的名著《論十大關系》,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我國過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國主義,歷來受人欺負。工農業不發達,科學技術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以及在文學上有部《紅樓夢》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驕傲不起來。第二,我們的革命是后進的。雖然辛亥革命打倒皇帝比俄國早,但是那時沒有共產黨,那次革命也失敗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是在一九四九年,比蘇聯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幾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就更不用說了。這些特點表明,我國雖然搞了社會主義革命,但在革命行程和社會經濟發展行程上,均處于落后地位。其中在經濟發展行程上,不但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也落后于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跨越了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不但要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任務,還要完成資產階級沒有完成的工業化歷史任務。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這兩個特點,本身就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規律。其中第二個特點,規定了我國有可能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第一個特點,則規定了我國不可能很快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而且弄得不好的話,還可能失敗。總之,是兩種可能性,不是一種可能性,我們只是爭取好的可能性。這就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規律。
不僅如此。毛澤東同志認為,上述特點還規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本方針,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由于中國歷史進程的滯后,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它走上歷史舞臺,并沒有現成的條件直接搞社會主義革命,而是首先完成資產階級無力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它先是獨立領導了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又與資產階級合作領導了民族革命(抗日戰爭),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這些歷史任務,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提條件,又代表了社會各階層(包括資產階級)的利益,這是工人階級在民主革命時期可以組織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根本原因。在社會主義時期,工人階級雖然掌握了政權,成了領導階級,但仍然是數量不占優勢、甚至是經濟實力也不占優勢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與中國歷史進程滯后的特點狹路相逢,它還是要完成資產階級無力完成的工業革命,才能建成公有制的社會大生產方式。與民主革命時期類似,由于實現工業化代表了社會各階層的根本利益,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仍有可能而且必須實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基本方針。
不僅如此。毛澤東同志認為,上述特點還規定了中國工業化的道路。由于中國歷史進程的滯后,可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同時也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過程。不可否認,資產階級搞的工業革命雖然是特殊的,但它所包含的某些一般性規律,如優先發展重工業,即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我們還是應該遵循的。但我們應尤其注重的是,中國的工業化又有其特殊的發展規律。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認為,由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特點所規定,社會主義建設最重要的關系就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毛澤東同志認為,以重工業為發展重點,這是定了的。在此前提下,我國發展重工業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個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由于我國輕工業和農業產值比重占絕對優勢,而輕工業、農業的積累水平又高于重工業,因此,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就會減少建設資金的積累,從而實際減少重工業的投資。片面發展重工業,還會影響人民生活的穩定,縮小工業產品的銷售市場,從而實際縮小重工業的發展空間。由此可見,從長遠觀點看,前一個方法會使重工業發展的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穩固。后一個方法會使重工業發展的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可以看出,毛澤東同志不是為抓重點而抓重點,而是著眼于既定的特殊發展過程、按過程發展的特殊規律來抓重點。換言之,毛澤東同志是把重點放在一個長期過程中來處置的,他抓的是一個長期過程的重點。
不僅如此。毛澤東同志認為,上述特點還規定了人民內部矛盾將成為我國社會的突出矛盾。《論十大關系》發表一年后,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又把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系問題,上升到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高度來認識,進一步明確了“以工業為主導,以農業為基礎”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毛澤東同志把工業化道路納入人民內部矛盾來考察,決不是偶然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基本方針的內在要求,不僅反映了中國工業化的經濟發展規律,也反映了中國工農兩大階級即對立又統一的階級同盟關系。可以看出,中國工業化道路,不只是依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正確處置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經濟關系;在所有制方面,也是正確處置全民所有制、地方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關系。這個道路要求,在中國搞工業化和現代化,必須堅持全民所有制的主導地位,同時發揮地方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積極性,并根據生產力的發展狀況,逐步提高后兩種所有制的公有程度,從而最終確立公有制生產方式的統治地位。可以看出,中國工人階級要確立自己的生產方式,將面臨與革命時期有較大差別的社會矛盾。符合邏輯地,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國工業化道路,正確提出了我國社會若干突出的人民內部矛盾,如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沿海和內地的矛盾,國家、生產單位和個人的矛盾,積累和消費的矛盾,等等,并制定了正確的處理原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毛澤東同志認為,這些矛盾在私有制條件下,都具有階級對抗性質,但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即轉化為人民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是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調整的方式來解決的。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原因。反過來,如果失去了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根本條件,如果對上述矛盾掉以輕心,處置不當,也可重新轉化為對抗性矛盾。毛澤東同志關于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關于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學說,已為百年來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中國社會主義的前三十年過去了,后三十年也過去了。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規律的說明是否還有效呢?兄弟以為,還是有效的。兄弟的理由是,因世界發達國家已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現代化,我國歷史進程滯后的特點沒有根本改變。當然,中國搞了社會主義,至少我們自己認為,這一點是先進的。我們已經超出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的標準完成了工業化,但我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征程中,將再一次與我國歷史進程滯后的特點狹路相逢。我們應該記住毛澤東同志的諄諄告誡,沒有億萬農民的工業化,就沒有中國的工業化。同樣,沒有六億工人(包括幾千萬下崗職工)和六億農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尤其是沒有工人階級主導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