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藝術大軍的命令[1]
老一輩人總在那
陳腔爛調里陶醉。
同志們!
到街壘去!
那是人類心靈的街壘。
只有斷絕退路的人
才是名符其實的共產黨人
未來主義者們,別再邁方步了,
向未來躍進!
建造機車這還不夠——
安上車輪才算大功告成。
假如歌聲不能震撼車坫,
要那交流電又有何用?
你們要匯集起千萬種音響
歌唱著和呼嘯著
向前進發。
還有許多可以使用的更好的字母!
Р,
Ш,
Щ,[2]
排成雙人隊伍,
把褲縫鑲上紅邊——這還不成。
假如音樂家們不奏起進行曲,
勞動者代表蘇維埃也無法命令大軍前進。
把鋼琴抬向街頭,
用釣竿把大鼓從窗口挑出去!
別心疼碰壞大鼓
或是鋼琴,
我們要使那雷鳴般的樂聲
震天動地。
這是為什么——在工廠中下苦勁地干,
煙黑涂滿臉面,
可是,在休閑的時候,
卻用那茫然的目光
饞望著異己者的豪華糜爛。
別再侈談廉價的真理吧。
洗刷掉心靈上陳腐的東西。
街路——我們的畫筆。
廣場——我們的調色板。
偉大的
革命編年史
還沒有完成。
到街頭去,未來主義者們,
鼓手和詩人!
1918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最初是作為《公社藝術周報》第一號(1918年12月7日)的社論發表的。該報是教育人民委員部的機關刊物,1918—1919年在馬雅可夫斯基直接參加下在彼得格勒創刊。
[2] 俄文字母,讀“愛兒”、“沙”、“夏”。
· 詩人—勞動者[1]
人們對著詩人大聲叫喊,
“你到車床上來試試看。
詩算得了什么?
空話連篇!
要說干活兒——可就玩不轉。”
也許,
勞動
對于我們
比任何職業更為親切。
我也是一座工廠。
如果說我沒有煙囪,
那也許是說,
沒有煙囪
我的工作更困難些。
我知道——
你們不喜歡空談。
你們為要工作砍伐橡樹。
可是我們
難道就不是對木材加工的人?
我們把人們那橡木一般的頭腦雕塑。
當然,
打魚是受人尊敬的事。
拉起網來,
網網都是鱘魚!
但是,詩人的勞動更應該受到尊敬,
我們網打的不是魚,而是活人。
這是巨大的勞動——在熔礦爐前汗流浹背,
讓嗞嗞叫的鐵變得堅硬。
是誰竟然敢來責難,
說我們無所事事?
我們在用語言的鋼銼琢磨人們的腦筋。
誰更高貴些:——詩人,
還是
引導人們向物質福利前進的
技師?
他們全都高貴。
心兒同樣是馬達。
頭腦同樣是靈活的發動機。
我們是同樣的人。
是工人群眾中的同志。
是既用體力也用腦力的無產階級。
只有我們共同努力,
才能美化世界,
才能使進行曲響徹天宇。
我們要用堤壩攔住廢話的狂瀾。
干起活兒來吧!
工泎火熱而又新鮮。
那些空談家們,
到磨坊去吧!
去做個磨坊工人!
用空話的水流
轉起磨盤。
1918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最初發表于《公社藝術》周報(1918年12月22日)。
· 向左進行曲[1]
(給水兵們)
擺開隊伍前進!
這里用不著說空話。
住口,演說家!
該是你
講話,
毛瑟槍同志。
我們厭惡
亞當和夏娃留下的法律。
趕開歷史這些瘦弱的老馬!
向左!
向左!
向左!
喂,藍衣水兵們!
開骯!
向大海大洋那邊航去!
難道
停泊中的鐵甲艦,
它的尖削的船底竟會磨穿?
就讓那
頭戴皇冠的大不列顛獅子
呲牙咧嘴地狂吼。
公社決不能被征服。
向左!
向左!
向左!
在那邊,
翻越過苦難的大山,
是陽光照耀的福地洞天!
越過饑餓,
越過瘟疫的大海,
千百萬人大踏步向前!
就讓他們用那被雇傭來的匪徒,
用那燒紅了的鋼帶將我們圍困——
俄羅斯決不向協約國[2]屈服。
向左!
向左!
向左!
難道鷹的眼睛會不發光亮?
難道還懷戀著過去?
無產階級的手指
掐緊
世界的喉嚨!
挺起英勇的胸脯前進!
看無數旗幟滿天飛舞!
誰在那里向右轉?
向左!
向左!
向左!
1918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寫于1918年12月。同月17日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格勒前近衛軍人水兵劇院第一次朗誦。這首詩是特為這次和水兵見面而寫的。關于這首詩的創怍過程,馬雅可夫斯基回憶憶道:“前近衛軍人給我打電話來,要我去給他們讀詩,于是我在馬車上寫成了《向左進行曲》。當然有些段是早就想好了的,這時只是把給水兵的部分連起來罷了。”
[2]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法、俄三國的軍事聯盟。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協約國。蘇聯國內戰爭時期,協約國是武裝干涉蘇聯的組織者。
·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1]
我知道——
并不是英雄們
使得革命的火山爆發。
關于英雄們的神話——
那是知識分子的胡說八道!
不過,
誰又能抑止住自己
不來歌頌
我們的伊里奇的榮耀?
沒有大腦指揮的雙足——不可思議。
沒有大腦指揮的雙手
做不了什么事情。
世界如果沒有大腦,光有一個空軀殼,
就只能
到處瞎碰。
當我們
被出賣任人宰割,
到處彌漫著戰爭的叫囂,——
在世界的上空,
出現了
列寧,
巨大的頭腦。
于是,
地球便穩坐在軸心。
問題也就不再傷人腦筋。
于是,
在混亂中,
截然地
形成了
兩個陣營。
一個是
大腹便便體態臃腫。
一個是
巖石一般的堅定,
千千萬萬人打成一片,
它挺立著
仿佛是一座肌肉強健的山峰。
現在,
我們不會盲目射擊。
我們知道,該把什么人除去!
雙足也曉得,
將要踏過
什么人的
尸體。
這里不需要懷疑和吵鬧。
打倒那蝸牛式的口號:“等著瞧”!
雙手知道,
該向什么人掀起
死亡的風暴。
到處,
在人民遭受剝削的地方,
大地上燒起大火,煙塵滾滾,
像炸彈似地
轟響著
一個名字:
列寧!
列寧!
列寧!
這并不是
用詩歌把壽星佬
頌揚——
我
贊美列寧,
他是
世界的信仰
和我的信仰。
如果
我不歌頌
俄羅斯共產黨的
嵌滿五角星的無邊天穹,
我就不配作個詩人。
1920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是1920年4月為紀念列寧誕生五十周年而寫,1920年4月28日馬雅可夫斯基曾在新聞大廈的一個“列寧晚會”上朗誦過,最初發表于1922年11月5日彼得格勒《紅色報紙》。
· 馬雅可夫斯基夏天在別墅中的一次奇遇[1]
(普希金諾,鯊魚山,盧勉采夫別墅,在雅羅斯拉夫鐵路線上,距莫斯科二十七俄里。)
落日燃燒著一百四十個太陽,
夏天滾入了七月,
大地上蒸騰著熱氣,
炎熱無比——
這件事就發生在別墅里。
鯊魚山高踞在
普希金諾山丘的背脊,
山下——
是一個小村莊,
樹皮似的屋頂高高低低。
村后——
有一個大窟窿
太陽每天大概
向那里滑落,
緩慢,穩準。
明天
它依舊紅光滿面地
爬起來
照遍大地。
這情形
天天如此,
使我感到
十分煩膩。
有一天,我萬分激怒,
嚇得一切都發抖震顫,
面對著太陽我高聲叫道:
“下來吧!
這么熱的天氣,別盡自游手好閑!”
我向它高聲叫道:
“懶漢!
你坐在云端倒也自在瀟灑,
可是,我在這里,卻不知冬夏地
坐著,畫著宣傳畫!”
我向它高聲喊道:
“等一等!
金面人,你聽我說,
何必老那樣
無所事事,把光陰打發,
來吧,
還是到我這兒喝杯茶!”
我做了一件多么莽撞的事!
簡直是該死!
太陽
果然心甘情愿地
向我這兒走來。
光芒四射,
大踏步地走過田野。
我不愿顯出自已驚恐,
只是一步一步地后退著。
它的目光射進了園中。
它從園中走過。
進了窗欞,
門楣
和縫隙。
龐大的太陽駕臨,
闖進了屋;
喘了喘氣
打開它的低音嗓門:
“我乘著火焰回來,
這還是開天辟地第一遭,
是你邀請我嗎?
拿茶來吧!
詩人!果醬也要!”
我滿眼流淚——
熱得幾乎發了昏,
但我還是
指給他茶炊:
“好吧,
請坐,發光的巨人!”
天曉得是不是鬼迷了我的心竅,
竟粗聲粗氣地
向太陽大喊大叫——
我困惑地
坐在凳子的邊上,
心里想——事情可不要再糟!
但是,太陽放射出
一股奇異的光——
竟使我
忘記了難堪,
坐著,慢慢地
和它拉起了家常。
談談這個,
談談那個,
講到“羅斯塔”一片忙亂,
但是,太陽卻說道,
“算了吧,
別發愁,
什么事情都不那么簡單!
你以為
我就那么容易地
發光!
不信,你就試試看!
既然我要發光,
并且已經開始,
那就要用盡全副力量!”
我們一直談到天色昏暗——
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夜晚。
這里哪還有黑暗存身的地方?
我和他稱兄道弟,
全無半點拘泥。
隨后,
我就拍著他的肩膀,
毫不隱瞞我對他的友誼。
太陽也拍著我的肩膀:
“你和我,同志,
咱們倆,真是天生的一雙!
來吧,詩人
讓我們在那暗淡的宇宙間
高高地飛翔,
放聲地歌唱。
我放射著太陽的光輝,
你就讓自己的詩章
散發著光芒。”
兩個太陽的雙筒槍
摧毀了黑夜的牢獄,
黑暗的墻。
太陽和詩章的萬道金光,
把一切東西照亮!
當昏庸貪睡的人們
懶倦地
想要
在夜間安歇,
那時我就突然地
放出我的全部光芒——
使白晝重又奏起生活的音樂。
永遠照耀,
到處照耀,
直到那日月的盡頭,
照耀——
不顧一切阻撓!
這就是我和太陽的
口號!
1920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與于1920年夏天。最初載在1921年初出版的詩集《豎琴》里。
· 敗類[1]
光榮,光榮,光榮歸于英雄們!!!
不過,
對他們
已經做了充分的贄美。
現在
我們要講一講
敗類。
革命懷抱中的風暴已經平息。
蘇維埃混合體上掩蓋了一層青苔。
從俄羅斯聯邦的背后
探出
小市民的
丑惡嘴臉來。
(請不要從字面上理解我的意思,
我并不反對小市民階層。
我的贊歌獻給
所有的市儈,
不管他是什么階級出身。)
從整個俄羅斯遼闊的國土上,
從蘇維埃誕生的第一天起,
他們就聚集起來,
很快地換了一身新的羽毛,
穩坐在所有的機關里。
五年來坐得屁股都起了繭,
他們坐得很穩,就像洗面枱,
他們比湖水還平靜——
一直活到現在。
他們收拾好舒適的臥室和書齋。
到晚上,
有那么一個敗類
眼睛盯著
正在練鋼琴的妻子,
懶洋洋地喝著茶,
說:
“納佳同志!
節日前增加工資——
按照工資率。
兩萬四
哎,
我得給自己做一條
太平洋式的褲子,
這樣的褲子
會像珊瑚礁似地
引人注視!”
而納佳說:
“我也要一身帶有黨徽的衣衫。
沒有鐮刀鐵錘簡直不能露面!
今天
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舞會上
我該
怎么打扮?!”
墻上掛著馬克思。
鏡框鮮紅。
小貓臥在《消息報》上取暖。
而天花板下
恬不知恥的金絲雀
叫個沒了沒完。
馬克思從墻上看著、看著……
突然
張開嘴,
大聲喝道:
“庸俗生活的亂絲糾纏著革命。
庸俗生活比弗蘭格爾還要危險。
為了共產主義
不要被金絲雀戰勝——
趕快
把金絲雀的腦袋扭斷!”
1920—1921年
余振 譯
[1] 這首詩寫于1920年底,或1921年初,最初發表于1921年4月《一個滑稽家的戰斗隊》雜志。
· 給藝術大軍的第二號命令[1]
你們——
從亞當時代
直到如今,
在那號稱劇院的下流場所,
反復唱著羅密歐與朱麗葉詠嘆調的
營養良好的男中音們。
你們——
肥胖得好像馬匹似的
大吃大喝怪聲喝彩的俄羅斯驕子們,
躲在工作室里
依舊涂畫著
花兒和裸體女人的
美術家們。[2]
你們——
蓋著遮羞布的
皺緊眉頭
陷在韻律蛛網中的
未來主義者們,
意象主義者們,[3]
阿克梅主義者們。[4]
你們——
用亂發蓬松
代替光滑發式的
用樹皮鞋代替漆皮鞋的
在褪了色的普希金式燕尾服上
加綴著補釘的
所謂無產階級文化工作者們。[5]
你們一一
翩翩起舞的
吹奏蘆笛的
公開浪蕩的
暗地尋歡的
幻想自己的未來
是個領取巨額學者津貼的人們。
告訴你們,
我——
有沒有天才又當別論——
拋棄了無聊的玩藝兒,
現在在羅斯塔工作。
告訴你們——
趁著人們還未用槍托來驅趕你們!
快拋棄吧!
快拋棄吧!
快忘掉
和唾棄
那韻律,
那詠嘆調,
那玫瑰花,
和藝術武庫中
一切無病呻吟的玩藝兒。
誰愛聽那
“啊,我可憐的人兒!
他愛得多么深,
他又是多么不幸……”?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
巨匠,
而不是披著長發的傳教師。
你們聽著!
機車在呻吟,
寒風穿透墻壁和地板的縫隙:
“給我們運來頓河的煤!
派鉗工和機械師
到機車庫去!”
在每一條河流的岸邊,
都僵臥著舷上帶著洞眼的輪船,
它們的怨聲回蕩在船塢,
“給我們運來巴庫的石油!”
當我們慢條斯理地爭論,
探尋著奇妙的構思時,
到處都在高聲喊叫:
“給我們創造新的形式!”
我們不要笨蛋,
他們只知道呆呆地佇立在“大師們”跟前
聆聽教誨。
同志們,
創造新的藝術,
用它來
拯救共和國出于污泥。
1921年
丘琴 譯
[1] 這首詩大約寫于1921年末。最初發表于《作品》雜志(1922年3—4月)。
[2] 原字為法語的俄語音譯。
[3] 1919—1924年出現在俄國文學界的一個形式主義的派別。發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意象派詩歌的特點是:狹隘的個人體驗,色情,輕視詩的思想內容,認為詩就是一些費解的、歪曲的、隱喻式的形象的堆積。
[4] 俄國文學界的一個反動的派別,于1912—1913年形成。他們認為自己的創作是藝術真理的最高表現。
[5] 即無產階級文化派,是十月革命前產生的一個文化啟蒙組織。它的倡導者是波格丹諾夫。他是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參加者,但在許多理論問題上,卻站在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的、唯心主義的立場上,在蘇維埃時代,“無產階級文化派”在波格丹諾夫的領導下,企圖實行自己特殊的、與共產黨不同的文藝政策,并宣揚要開辦各種專門的(文學的、藝術的)工人訓練班,以“實驗”的方法,建立“純無產階級”文化(文學、藝術,甚至科學)的虛偽的理論。他們拋棄了過去人類文化的成就,離開當前工人運動的政治任務。實際上,無產階級文化派的詩人們在創作上是無力的,沒有獨立風格的。甚至他們當中一些較重要的人物,還幼稚地去摹仿一些新起的資產階級頹廢派詩人的詩,摹仿古典作家的詩。無產階級文化派方針的理論上的依賴性和政治上的毒害作用,曾被列寧揭露并加以批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