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題集合了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各個時期的中國電影24部、電視劇2部、朝鮮電影6部、推薦紀錄片若干,其中《前方來信》、《北緯38°線》、《抗美援朝》、老紀錄片未找到網絡視頻資源。搜集難免有疏漏,熱心網友可進行補充和推薦。
為熟悉生活,編導人員赴朝鮮前線與戰士們一起親身感受,半年時間中訪問了一百多人,記錄了幾十萬字的材料。
在飛機負傷的情況下,張虎發現敵機企圖轟炸五號運輸大橋時,便毅然駕駛著負傷的飛機沖向敵機,把它擊落。
永清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積極報名參加了志愿軍。妻子申志蘭是個好軍屬,也是生產上的能手。不久永清在戰場犧牲的消息傳來……
經志愿軍戰士為她獻血和醫生的搶救,金順玉轉危為安,孩子也生了下來。金順玉為了感謝志愿軍,給孩子起名“友誼”。
志愿軍某偵察分隊在連長方勇的率領下根據早已掌握的敵人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通過地雷區。但當他們繼續前往聯絡地點……
三天之內要把修橋物資運到清川江大橋。“462”列車組冒著生命危險在線路指導金萬吉的指引下,躲過敵機的轟炸,將列車開往前線。
美國侵略者不得不在停戰書上簽了字,但卻在為下一步的侵略戰爭做準備。美軍上校派特務偷越軍事分界線,到北朝鮮竊取情報……
抗美援朝時期,美帝國主義轟炸鴨綠大橋陰謀破產后,又派遣特務馬小飛,潛入東北,與暗藏的特務吳濟春勾結,從事破壞活動……
1950年,農機廠工人馮志清為趕制抗美援朝的物資,在一次爆炸事故中,為搶救同志雙目受傷……
111號坦克到達前沿后,為使步兵能趁夜間天黑搶修工事,請求單車出擊,但在途中遇霧迷失方向,誤入敵人公路,與敵坦克群遭遇……
王復標將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他們要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潛伏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讓敵人發現,等待主力部隊炮火開始攻擊,將敵人一網打盡……
1953 年7月,美帝國主義及李承晚偽軍在朝鮮戰場上假談真打,破壞停戰談判,他們以“王牌軍”“白虎團”為主力,向我方猖狂進攻……
為了粉碎敵人偷襲一號橋的s計劃,中國人民志愿軍某團派出一支雷達部隊,要在敵人前沿的石島上架起雷達……
他們戰風雪,下到冰冷的河水去打工字梁;他們深入火海,奮不顧身搶救大橋;他們勇闖彈區,機智排除敵機投下的大量定時炸彈……
指揮員不同意高駿濤的空中作戰計劃,但政委給了他支持。高駿濤帶領他的三中隊按新方案將威震歐洲的美洲虎大隊打得落花流水。
根據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第38軍113師的著名三所里穿插迂回戰例“飛虎行動”改編。
1951年的朝鮮戰場,硝煙彌漫,戰火熊熊。一位朝鮮阿媽妮在支前歸來的途中,營救了一位已奄奄一息的志愿軍文工團戰士黎小楓……
女軍醫歐陽蘭來到留守處保育院,看望在朝鮮戰場犧牲的同志李堅的遺孤。年幼的孩子誤把她當成盼望已久的媽媽,投奔到她的懷抱……
白露的廣播在美軍中產生強烈的影響。廣播室被美軍炮火敵擊中后,白露用身體保護機器,堅持播音,鼓舞戰士們與敵奮戰。
葉子龍鼓足勇氣,對主席講出了噩耗。毛主席渾身一抖,沉默良久。發出一聲催人淚下的嘆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啊!”
成群的飛機向汽車隊飛來。原來“崔大隊長”是敵人的“偵察英雄”,他用信號燈引來敵機。飛車王為掩護車隊只身駕車引開敵機……
美軍發動“絞殺戰”,全面破壞鐵路運輸線,以割斷我前后方的供給線。由于沒有制空權,剛剛修復的鐵路又被敵機的狂轟亂炸所毀壞……
八一廠2000年初開拍電影《抗美援朝》,后因央視五月籌備電視劇《抗美援朝》,改做為《北緯38度線》。兩部影視至今未公映。
本電視劇2000年上映,為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講述了朝鮮戰場上5個女兵保護一個朝鮮孕婦,與敵盤旋作戰的故事。
這部影片描述了朝鮮戰場上中朝人民如何用生命和鮮血打倒侵略者,當面對敵人時,兩方都愿意用血肉之軀,換取戰友的安全。
影片真實感人地介紹了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羅盛教為搶救朝鮮兒童英勇獻身的英雄事跡。
黃繼光奮不顧身的堵住了機槍口。戰斗結束了,弟弟黃繼恕接過了哥哥手中的槍,用青春和熱血繼續建筑著中朝友誼的長城。
上甘嶺附近的朝鮮村民石吉女常為志愿軍傷兵采摘桔梗。在負傷致殘后,她在路上開設水站,繼續為志愿軍提供服務。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40周年,朝鮮藝術電影制片廠1990年攝制,講述中國志愿軍戰士對朝鮮支前模范安玉姬的事跡回憶。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60周年,此電影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親自倡議和指導下創作完成,當年10月25日在平壤首映。
北影拍攝了《朝鮮西線捷報》,中朝聯合攝制《反對細菌戰》,八一廠拍攝了《鋼鐵運輸線》、《交換病傷戰俘》……
本片于1951年至11月完成,12月在全國41個城市及部隊、工廠、農村上映。參戰的攝影師還在上映時向觀眾報告前線戰情,受到觀眾的極大歡迎。
1958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紀錄片。
1951年3月,為了慰問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以及在艱苦奮斗中的朝鮮人民,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組織了慰問團,代表中國人民赴朝鮮進行慰問。
1995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大型文獻紀錄片,風靡當年的電影市場,放映了1500多場,而且在1999年和2000年多次復映。 江澤民題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中央電視臺新影制作中心(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2000年拍攝。
朝鮮戰爭結束時發生的一件震驚西方的事件:21名美軍和1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國,選擇留在中國生活工作……
網絡流傳較廣,來源未確定。
CCTV-7百戰經典欄目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節目,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講解。
抗美援朝精彩戰例分析,共4集。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6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保密檔案局與中視李鷹影視工作室聯合推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力作《斷刀——朝鮮戰場大逆轉》。全片以最新發現的38軍一位師長從出國作戰第一天便開始記錄的《陣中日記》內容貫穿。
60年前在朝鮮戰場的長津湖地區,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接近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里,身穿著單薄的棉衣,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部隊進行了一場長達20天的戰斗。
上甘嶺戰役前后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約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