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啟蒙思想在反封建的過程中,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當資本主義社會走向沒落,資本主義腐朽思想腐蝕著整個社會,此時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便是結婚率低離婚率高單身者多,本文將從思想領域探討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幾點原因。
1
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對婚姻的破壞作用
家庭,是一個小集體,個人主義對集體的破壞作用是很大的。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是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比如,一個家庭里,丈夫主要負責忙事業掙錢,妻子主要負責照顧家帶孩子,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互補合作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每個人只為自己考慮,丈夫覺得自己在外打拼工作壓力很大很辛苦,而妻子覺得自己又上班又帶孩子白天晚上連軸轉很辛苦,都覺得自己付出得多對方占了自己的便宜,這就容易引發爭執,爭論誰付出得多誰付出得少,相互攻擊,增大了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幸福度。
這令我想到當年有位前輩反對“多干多拿,少干少拿”的分配方式,年少時我對此很不理解,覺得這樣的分配方式是最公平的。但只要走入真實的生活,就會發現,人類社會是十分復雜的,絕大部分勞作是不能精準計算的,由于經濟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決定上層建筑(思想觀念等),除非依靠專制統治,由一個人定標準做判斷,否則“多干多拿,少干少拿”的分配方式容易引發集體中的個人出現斤斤計較的壞毛病。長輩常常會告誡新婚人:要多包容體諒對方,就是為了克服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的另一種表現,是想占他人便宜,而占他人便宜往往需要先找一套說辭。在我看來,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有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權利和義務對等,比如在封建社會,規定丈夫是一家之主的同時也要求丈夫做家庭的頂梁柱把家庭支撐起來,但是有些人,卻是挑選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所有對自己有利的說辭,來占對方便宜,對方雖然講理講不過,但因感到不公平,心里不舒服,這就埋下了隱患。
想占他人便宜的心從哪來?從剝削制度而來。剝削,就是“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就是少干多拿。那些不能靠權力、資本剝削他人的人,想占他人便宜,就只能靠坑蒙拐騙了。
此外,在資本主義社會,普通勞動者非常辛苦,而單個勞動者對剝削壓迫者是沒有抵抗力的,這就導致有些人會下意識地挑選對自己有利的理論,從而把生活壓力轉嫁到對方身上,使自己能夠過得輕松一些,但時間久了,對方同樣會感到不舒服。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鼓勵大家“斗私批修”,“斗私”是什么?就是本著維護集體的公心,少考慮自己,多考慮別人,多考慮集體。人為自己考慮經常是出于潛意識的,甚至有時自己以為是為集體考慮,其實夾雜著私心。例如,一位老同志曾提到一件往事:他年輕時,因想著多為人民做貢獻而努力學習,曾連續幾年被單位評為學習標兵,有一年他落選了,于是連著幾天鬧情緒,還懷疑有人故意整他,后來他突然想到:我努力學習是為了為人民服務還是為了個人評標兵呀?想到這,豁然開朗。再例如,媽媽很憤怒地指責孩子的缺點,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為了緩解媽媽自己焦慮的心情?因此,婚姻如果出現了問題,先自省,看看自己以為是為了大家好的心思里,夾雜著多少私心,而這私心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感情,影響了妥善解決問題?
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是自由主義。面對集體,就應該有為他人、為集體著想的心。有些人雖然結了婚,卻沒有家庭責任感,我行我素,將婚姻視為牢籠,將自己的自由主義辯解為熱愛自由。集體與個人是相互成就的,如果不愿意為婚姻付出,可以選擇不結婚,既然結了婚,向小家庭讓渡部分個人自由是有必要的。既想擁有集體的好處,又不想對集體負責的做法,注定成為集體的破壞力量。
享樂主義對婚姻的破壞作用也很大。社會主義社會講“勞動創造價值”,是“勞動最光榮”,鼓勵大家“為人民服務”。如果夫妻倆都熱愛勞動、樂于助人,那么家庭矛盾會少很多,就怕丈夫想當“大爺”,要妻子伺候;妻子得了“公主病”,要丈夫捧著,時間長了就有可能出問題。
個人主義,從統治角度來說,是為維護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灌輸英雄史觀,為使勞動者一盤散沙而服務的。享樂主義從何而來?一則它屬于剝削階級思想,二則是一種促銷手段。
2
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對婚姻的破壞作用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后期,出現了生產過剩問題,如何處理過剩產品?對外要擴大市場,對內要促銷。于是,對于婚姻,社會上炒作起各種消費項目,導致婚姻的物質標準過高。其實自己應當有清醒的認識:有關婚姻的消費項目,哪些是生活需要的,哪些是社會上炒作起來的?哪些是量力而行可以購買的?哪些是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對社會炒作起來而自己不應該購買的要頂住社會壓力堅決放棄,更不要把這些炒作起來的項目和愛捆綁在一起,仿佛不花錢就是不愛。買生活必需品,買是出于愛,不是生活必需品,買了不是敗家嗎?《共產黨宣言》里談到,“它(資產階級)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這其中一種表現是用錢說事,愛要用錢來表達,不花錢就是不愛。我同意花錢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但一則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再則花錢不是表達愛的唯一方式。
3
失去集體對婚姻觀念的影響
對于大齡未婚但想結婚者,人們往往批評他們“太挑剔了”。有些人是私心作祟,想占對方便宜,或者斤斤計較,除了這些,失去集體也是其中的原因。有些人找對象,試圖找一個能幫自己把所有生活問題都解決了的人,實際上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如果有集體照護小家庭,就不需要這么想了,找對象就找自己喜歡的人就好,至于這個人的不足之處,可以由集體來彌補。
在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生活比較痛苦,社會會通過文藝作品為人們制造一些幻想來緩解痛苦。而人如果不擁有真正發展自身的集體,就容易找不到自身定位而迷失在幻想里。一些人對對象要求過高,就是被幻想迷住了,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
失去了集體,單身人士缺少了社會交友平臺,而一旦進入相親環節,難免就會先談物質條件和各種條框要求再談感情,就會把一些可能的結婚對象錯過了,并且,相親使談婚論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交易場所,令人感到厭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