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3月19日報道:3月19日,據國家郵政局網站,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對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負有未按規定實行安全保障統一管理責任,國家郵政局依法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韻達快遞到底犯了哪些事?為何對其立案調查?下面結合AI搜索,將有關信息分析如下:
第一、放任詐騙包裹流通
一是未嚴格核驗寄件信息。詐騙分子通過批量購買韻達快遞單號,偽造寄件人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將內含“中獎卡”等詐騙宣傳品的包裹通過韻達渠道寄出。由于韻達加盟網點未嚴格執行實名收寄和開箱驗視規定,這些虛假信息的包裹得以順利流通。
二是未識別偽裝物品。詐騙包裹內通常夾帶“刮獎卡”或假冒知名品牌的“禮品卡”,誘導收件人掃碼下載虛假APP參與刷單返利活動。而快遞網點僅依賴面單條碼掃描入庫,缺乏對包裹內容的實質性核驗,導致詐騙物品未被攔截。
第二、加盟模式下的管理漏洞
其一,對協議客戶監管缺位。韻達總部對加盟商的管理松散,部分加盟網點為追求業務量,默許或忽視協議客戶(如詐騙團伙)的異常寄件行為。例如,鄭州警方調查發現,詐騙分子通過收買快遞從業者獲取單號并批量發貨,而網點未對寄件人真實性進行核查。
其二,歷史違規問題頻發。韻達此前已多次因安全管理問題被約談,例如:
2024年4月:浙江義烏網點違規處理退貨件,將用戶退件作為“快遞盲盒”售賣。2024年1月:因違規寄遞煙花爆竹被聯合約談。
此次事件暴露其整改措施長期流于形式,未能從源頭堵住漏洞。
第三、消費者受害鏈條
一是詐騙手法詳解。誘導掃碼:受害者收到未網購的快遞,內含偽造的“中獎卡”或“禮品卡”,掃碼后被引導至刷單詐騙群或虛假投資平臺。
資金轉移:一旦轉賬,資金會被迅速通過多級銀行卡、虛擬貨幣洗白或提現,追回難度極高。例如,河南一名女性因此被騙70萬元。
二是責任爭議。盡管韻達未直接參與詐騙,但其管理漏洞客觀上成為詐騙鏈條的關鍵環節。根據《郵政法》,快遞企業需承擔安全保障責任,因此韻達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及民事賠償。
第四、其他歷史問題
主要是“網點代簽收”騙局。早年曾有案例顯示,韻達網點私自簽收空包裹并偽造物流信息,導致買家未收到貨卻無法索賠。例如,2013年青島林先生因快遞員私吞快件并虛假簽收,損失600元。
韻達的“騙人”行為主要體現在對加盟商監管不力,導致詐騙分子利用其快遞渠道實施犯罪。其核心問題包括未落實實名制、未嚴格驗視包裹內容,以及長期忽視整改要求。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快遞行業的安全隱患,也警示消費者需提高對陌生快遞的警惕性。
希望各快遞公司能從韻達公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中,吸取教訓,能夠舉一反三,加強自查自糾。也希望監管部門履職盡責,加強監督管理。更希望韻達公司能吸取自身的教訓,痛改前非,真正地樹立“客戶就是上帝”的思想,如果失去了人民群眾的信任,你們只有倒閉一條路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